暑期社会实践 | 仰望星空的造梦者——四川德阳小分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19-08-11文章来源 四川德阳实践团作者责任编辑

7月中旬,上海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四川德阳小分队一行24人踏上了前往天府之国的征程,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四川德阳继光镇的蓝剑希望小学。

暑假期间,蓝剑希望小学共有6个年级到校上课,每个年级1个班,每班约20人。全校约120个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是8201640,早上四节课、下午三节课。

出发前,小分队各组成员对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做了充分准备。但是到了现场后,大家却发现实际情况并不如设想中的那般顺利。有些课程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导致课堂纪律难以保证。因此,每堂课除了授课老师外,还需要一至两位助教维持课堂秩序。原计划40分钟的授课内容,却因需要额外时间维持纪律,不但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无法按时完成,还使得外出调研也因时间问题变得困难起来。

根据实际情况,各支教小组召开了组内会议,及时调整了课程安排。比如,把为不同年级定制的兴趣课穿插在日常主课间,删除了其中难度过大或较为乏味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用图画、视频等生动有趣的手段辅助文字讲解,从而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天的课堂参与度有了显著提高。

队员们还利用吃饭时间互相交流授课经验。比如,几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队员就会向大家介绍:对于那些容易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孩子,要注意在上课时多请他们回答问题;对于性格迥异的孩子,需要因材施教。在后续几天中,队员们开始对老师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角色慢慢熟悉起来,纷纷觉得“只要用心,上课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队员们集思广益,开设了一系列丰富多样、内容翔实的课程。苑子康同学开设了地理课,在课堂上引入了竞赛形式;陈颖怡同学开设了职业介绍课,通过授课间接了解孩子们日后的职业规划,一举两得同步完成了课题调研;付红举同学开设了魔术课,“寓教于乐”为孩子们讲解简单的物理知识;刘沛钊同学开设了垃圾分类课,从身边的常见垃圾谈起,逐步引导同学们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并初步掌握区分四类垃圾。课堂内容结合时事热点,充实有趣、引人入胜。

蒋一航同学开设的设计思维课程,将学校所学的棉花糖挑战带入小学课堂


短短十天的相处,支教队员们和蓝剑希望小学的孩子们的关系由最初的陌生变成了亲密,相处也越来越融洽。对孩子们来说,上科大的队员们亦师亦友。吃午饭时,孩子们还会趴在食堂的窗子外面大喊:“老师,快点吃完和我们玩哦!”

除了支教课程外,队员们在带队老师戴珒的指导下,开展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课题研究。队员们共分三个课题组:课题三组针对有关孩子留守情况与家长基本信息重新设计了部分问卷,请各组成员发放出去,最后由他们负责收集并整合所有数据;在此基础上,课题二组选取了若干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并在校园内与他们作了深度访谈;同时,课题一组在小学邹主任的帮助下到校外走访调研,向镇民们询问继光镇的产业结构和他们对产业发展的期望,以期获得关于儿童留守问题的解决方案。实践活动结束的最后一天,课题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初期分析工作基本完成。

727日,小分队的同学们在小学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英雄黄继光的故居。在校长的详细讲解下,大家沉浸在了红色文化之中,为英雄人物的不凡人生深深感动。

730日,上科大副校长朱志远来到继光镇蓝剑希望小学看望支教小分队的同学们。朱校长深入课堂,饶有趣味地观摩了同学们的数学、英语、化学等课程,与当地小朋友亲切交谈,实地了解支教同学们的住宿环境和组内情况。朱校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队员们讲述了实践活动的意义,让大家对课题研究有了崭新的认识。

返程的时间终于到来了。队员们觉得自己在短短十天里所能做的实在太过有限。此外,这里的一切都让大家分外留恋、依依不舍,最令大家难忘的是和自己朝夕相处、天真无邪的孩子们。

或许,几天的支教并不能彻底改变孩子的人生,但德阳小分队的队员们期望能用这短暂的时间和尽心的努力,为孩子们编织一个关于未来的瑰丽之梦,教会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梦境变为现实,做一个仰望星空的造梦者



带队老师:戴珒 陈金吉

摄影:陈颖怡 付红举 李楚安 吴嘉凯 肖子真

撰稿:王雨昕

照片整理:李汶臻 苑子康

小组成员:

蒋一航 尤存翰 李楚安 黄嘉浩 吴嘉凯 李汶臻

龚雨杭 陈颖怡 杨文进 付红举 王雨昕 苑子康

傅雪聪 张天翼 罗孟泞 蔡济远 赵智渊 陈煦豪

肖子真 刘沛钊 李德润 张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