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导演韩延来我校与编剧培训班学员深度交流

发布时间2015-09-21文章来源 上海科技大学作者责任编辑

9月18日,执导了《滚蛋吧!肿瘤君》的八零后新锐韩延导演来到我校,与上科大-南加大编剧项目学员进行了深度交流。

讲座初始,韩延导演回顾了自己在中央戏剧学院的经历:在本科四年期间,他进行了大量的散文写作训练。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散文式的细节往往是一部剧本能否打动人心、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的关键。往往一些真实的细节所代表的意义远远超出类型片本身的意义。当谈及《滚蛋吧!肿瘤君》的剧本时,韩延谈到,当初刚刚拿到剧本的时候,他觉得这个剧本毫无章法,然而却打动了他,因为它拥有很多值得推敲的细节,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此,当谈及类型片与《滚蛋吧!肿瘤君》关系的时候,韩延说到:尽管运用了大量类型片的手法,但其实这部电影本身并不是典型的类型片。有一类剧本尽管严格按照类型片的形式去写,但就是无法打动观众;相反,这种回避技巧却同时保留大量真实性细节的写作方式或许才是戏剧写作的初衷。

如何让剧本和观众产生共鸣,要清楚地知道观众在哪儿。在拍完《滚蛋吧!肿瘤君》后,韩延每个城市都会跑5个影厅,每个影厅会问5个人,其中不乏90后、95后。他分析说,90后、95后这样一批年轻观众构成了观影的主力军,而这些人由于出生时代背景的原因,相对更加自我,更加关注和“人”本身相关的东西,而非和社会相关的东西。谈到《滚蛋吧!肿瘤君》这部电影推荐率很高的原因,他说,这或许是因为对90后而言,这是一部从人的个体出发的电影。

对于剧本,韩延提到他的一个判断标准,即剧本对于人物的把控力和张力的控制能力。他举例说,在剧本写作中是否能够以最精短凝练的语言以及最少场次的戏份交代完这个人物的特点决定了剧情是否拖沓。随后,韩延又谈到自己编剧的一个原则:即脑海中最先跳出来的三个想法往往是需要最先舍去的,因为这些往往是最常规的写法。这时候往往要思考第四种可能,唯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剧本张力十足。他反复强调人物张力的重要性,“有了人物基础,再去做到商业化,就容易很多了”。

当谈及剧本的叙事时,他认为剧本的逻辑漏洞并没有必要逐个弥补,而是应该通过叙事来将其掩饰过去。韩延举例说,希区柯克的剧本即便在某一处出现逻辑漏洞,但他总能够找到一个点,通过叙事来转移观众对于漏洞的注意力。另外,他提到《寒战》时说到,提高节奏,也是解决逻辑漏洞的方案之一。

在本次交流会后,学员们还将在9月21日与柏林电影节获奖影片《白日焰火》的制片人沈旸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