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上海科技大学微小卫星科技创新竞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6-04-28文章来源 学生事务处/书院作者责任编辑

4月27日下午,“上海科技大学微小卫星科技创新竞赛”总决赛在我校新校园H2楼成功举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副校长鲁雄刚,信息学院执行院长马毅,物质学院助理教授薛加民,生命学院助理教授邹燕,创管学院主管周姝燕,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茂华,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主任助理尹增山、新技术研究室主任吴树范、控制研究室主任张锐、总体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张永合和主任设计师贺连星共11位嘉宾担任本次大赛评委,共同见证本次大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产生。

本次微小卫星科技创新竞赛以专业不限、思维无限、创意无限为理念,吸引来自我校、小卫星中心、高研院的学生混合组队(含本科生和研究生),七支竞赛团队申报的项目顺利通过2015年11月23日召开的立项评审会,均以微小卫星为研究目标,内容涵盖了物质、信息、生命和创管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出我校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

七支团队在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创新的思考、深入的研发和精心的汇报筹备后,最终在决赛现场向评委老师们呈现了一项项创新与创意,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结合VR技术和3D/4D技术设计主题乐园;有的通过计算机视觉和三维重建的技术来合成太空图像,重建三维场景;有的基于分形结构提供微小卫星热控;有的设计微小卫星新形象;有的研究新型卫星天线;有的研究星内通信网络架构;有的研究微小卫星上的生活实验功能模块。同学们一个个精彩的汇报不断激发起老师们的热情,他们为各个队伍细心点评,并给予了创新建议,激励与引导学生们拓展各自项目在微小卫星上的应用。

经评委老师公平公正的打分评选,最终获奖情况如下:梁庄典(研)、王刚(研)、谢余(本)、侯玉鑫(本)团队的项目“新型微小卫星结构研究”获一等奖;熊若凡(本)、曹达宏(本)、熊招平(研)、孙志鹏(本)、高波(本)、方成煜(本)团队的项目“Colonists—微小卫星生化实验功能模块”获二等奖;漆翔宇(研)、丁鹏(本)、刘永豪(本)、盛可晗(本)、张学刚(研)、杜帅(研)、张鸽(研)团队的项目“Space3D视觉计划”获三等奖。其他各支队伍也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优秀奖。

赛后评委嘉宾们为获奖同学们一一颁奖,并对本次大赛进行了总结。鲁副校长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大赛中展现出创新热情和创造思维,赞扬了同学们跨年级、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同时对小卫星中心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同学们珍惜并把握住这个卓越的科创平台,在各自项目上开展更深入、更创新的研究。尹老师充分肯定了同学的创新想法,并提出要将同学们的项目应用到小卫星中心正开展的项目中,激励同学们更深入地参与微小卫星领域的研究。

本次微小卫星科技创新竞赛由我校和小卫星中心共同举办,旨在为广大学生们打造一个放飞科创梦想、施展科创技能的平台,提升广大学生们在微小卫星领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并为该领域发掘和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浩渺苍穹,放飞梦想”,上科大微小卫星科技创新竞赛是广大同学们放飞“航天梦”的开始,更是广大同学们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开端。

新概念微小卫星设计

微小卫星生化实验功能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