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产业实践# 创新——药物研发第一生产力

发布时间2016-08-11文章来源 教学事务处/生命学院作者责任编辑

生命学院本次产业实践主题是关注人体健康与疾病治疗。为此,学院精心设计了四大板块:新药研发、疾病的检测诊断、生物技术服务、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器(中小型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其中,新药研发作为疾病治疗的基础环节,也是生物专业高端人才的重要职业领域,成为同学们必修的板块。恒瑞医药作为第一站,让同学们了解到本土医药研发公司的现状和未来,那么接下来的几家公司又会给同学们带来什么呢?

生物制药领头羊——安进调研纪实(供稿人:郑纬彤)

7月28日上午,生命学院2014级本科生在廖军助理教授和庄敏助理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我校张江校园内的安进(Amgen)亚洲研发中心进行参观和交流。作为全球生物制药巨头,安进是生命学院同学们非常憧憬的企业,也非常期待这一次能够全面地了解安进的基本情况。

讲座开始,主讲人钟博士简单地回顾了安进的成长历程,讲述了公司如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后迅速成长为全球制药企业巨头。他说,安进发展速度之快远超过同领域的其他企业,主要还是得益于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创新的研发意识,以及出色的团队合作。为了让同学们在这次分享会中获得更多知识,主讲人特别引入了“Case Study”环节。以阿尔兹海默症为例,目前有人们提出了两种假设试图来治疗这种疾病。钟博士通过展示模式图和流程图来向大家介绍了现有的解决方案,指出,尽管它们都提供了治疗疾病的可能,但又都存在潜在的副作用,而安进目前正致力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同学针对这一块演讲内容提出了疑问:安进的目前方案中针对的患者对象是全球区域内的还是特定区域内?钟博士表示,安进研发中心现在的研究方案还是针对全球区域内的患者,当方案系统化之后会逐渐增强针对性。

接下来第二位主讲人洪博士则主要和大家分享了安进(中国)的情况。洪博士主管安进(中国)的运营方面,在企业运作实务方面和同学们分享了许多经验。他说,安进(中国)最特别的就是将其亚洲研发中心建立在我校校园之中。安进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公司认为,如果希望能保持长久的创新活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与研究型大学保持紧密联系。实际上,现在很多大企业存在创新乏力的问题,新药研发的一些创新想法可能会受到束缚,但是大学则是非常开放的区域,能够有无限多的创新想法。他表示希望能在未来过程中与我校保持更为紧密的联系,也期待着我校同学能够多来公司交流和实践。

讲座结束之后,同学们在两位主讲人的带领下参观安进亚洲研发中心,实验室的井井有条和工作区的和谐高效都让同学们对安进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同学们在这一次参观交流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安进基本情况的了解,更多的对企业文化中创新精神的体会。

创新与艺术的结合——诺华调研纪实(供稿人:朱媚媚及其组员)

7月29日下午,30多名生命学院与物质学院的14级本科生在廖军助理教授和李涛助理教授的带领下,前往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希望能够借此了解跨国医药企业的运行机制,比较国内外新药研发的工作环境,以求对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有大致的了解,并与从事新药研究的一线科学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初入诺华,同学们便被公司建筑充满艺术感的设计和内饰所震撼,开放式的工作环境和融合中国古典特色的休闲空间无一不彰显出诺华致力于创新的企业文化和精神。进入到设计感十足的投影会议室后,负责对外关系的王总监为我们介绍了诺华公司的历史、业务结构与公司理念。我们了解到,汽巴—嘉基和山德士公司于1996年合并为诺华集团,取名为NOVARTIS,寓意创新与艺术的结合。随后,他为同学们介绍了公司的企业标语与精神,并详细说明了诺华(中国)的大致情况:从选址到人员构成,从建筑设计到科研开发,让同学们对公司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着,负责药物分子设计和化学信息学的郁博士从一个科学家的视角,为同学们讲解了诺华公司的科研精神与工作细节。余博士耐心细致地介绍了创新药物研发中诸如靶点发现、大小分子药物筛选、临床实验等具体流程及关键要素,并分享了许多作为科研人员的心得体会。他直言不讳地说:“如果同学们将来要做科学家,那就要做好受挫折的准备。做实验没有失败就不会知道如何前进。”

为我们介绍了诺华的概况之后,同学们与两位博士便开启了轻松愉快的畅谈模式。同学和指导老师从多个角度出发向两位博士提问,而他们也知无不言,耐心细致地解答,交流内容涉及了诺华公司新项目的选择和投资、公司发展战略及合作计划的制定、诺华大学对员工的培训、科研团队的精神文化等。近一个小时的座谈气氛融洽,同学们获益良多。

短暂的交流会结束之后,王博士与其他工作人员带着同学们进入园区内参观。不管是实验楼还是办公楼,开放的空间让员工可以随时随地相互交流。每层楼都有休闲区,员工可以在此舒适地阅读一些材料,也可在休闲区开个小会或者做一些讨论。在诺华,通常实验区和办公区没有物理阻隔,只有当实验涉及较为危险的步骤时,才会用到专门的通风隔断实验室,这与平日见到的学校和其他企业的实验室不太一样。随后,同学们来到散发着浓浓中国风的“诺华中国大学”办公楼。“诺华中国大学”拥有丰富的培训课程和项目,面向不同层次的员工人群,充分体现了公司重视员工成长的理念。

诺华(中国)虽然紧邻我校,却是“别有洞天”;参与调研的同学们在惊叹建筑设计的精妙时,也感慨诺华为员工创造激发灵感空间的理念。今年7月1日起,诺华内部进行了结构调整,调整后的四个事业部都更集中于自己的强项,另外有新药研究、新药研发、生产制造、企业服务等支持部门与之平行。同学们体会到,诺华这一轮调整,正是将“木桶原理”应用到实际中,放弃一些短板项目,而集中于做自己的强项。在诺华的产业实践调研给同学们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也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制药企业的工作内容,以及生物医药产业与基础研究之间的联系,受益匪浅。

Integrity,Respect,Excellence——礼来调研纪实(供稿人:顾世杰、刘奕)

8月1日上午,作为产业实践新药研发板块的其中一站,生命学院2014级本科生在庄敏助理教授和胡霁助理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礼来位于张江的研发中心。师生一进入礼来(中国)研发中心,就感受到公司严格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和保密政策,除了进门时的等级和胸卡分发,带领大家参观公司的健康、安全和环境负责人还反复强调不要随意拍照和注意实验室的安全守则。

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了礼来的成立和中国研发中心的建设历史,其中突出强调了公司“integrity,respect for people,excellence”的企业理念以及四大目标,包括对于药品质量严格把控、发掘每一个员工的个人潜力和勾践互相帮助的工作氛围、将患者用药安全放在首位的责任感以及大力投入疾病研究和新药发现的创新意识。公司将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原研药的策略,超过三分之一员工致力于R&D部门,这种专注于创新的意识让我校学子印象深刻。

为了让同学们直观了解新药研发的具体流程,礼来结合自己糖尿病领域的优势,为师生们准备了一场关于糖尿病药物研发的讲座。开头的第一个问题就让仅仅熟悉I型和II型糖尿病的同学们开了眼界,原来除了生物化学课上强调的上述两种外,糖尿病大类中还包括妊娠糖尿病。作为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讲座涉及了中国药物市场营销方面的现状,也和同学们分享了一些如何分散风险并保证利润的方法。

讲座之后便是在实验室参观。对于已经习惯了实验室环境的我校本科生来说,最吸引同学们的已经不再是先进的仪器,而是一些实验室的细节:比如在走道交叉口安装反光镜以防止相撞,定制的挂手套架子,以及斥巨资建设的5分钟空气净化系统。

最后,同学们戴上3D眼镜,观看蛋白质3D模型结构和其与配体分子动态结合的模拟过程。有些熟悉电脑的同学惊叹,这样一个演示系统的硬件成本非常高,即使是从事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室也很少有配置。当软件模拟体内情况下蛋白震动情况的时候,同学们发出了惊呼,纷纷提问,“这个部分这样动是怎么算出来的?”等等,选修生物物理学课程的兴趣也一下子高涨了起来。

整个上午的参观安排得十分紧凑,看似简单的参观已经在同学们的心里激起了波澜。产业实践一方面揭开产业的神秘面纱,另一方面也为同学们的职业生涯提供导航。走访礼来,不虚此行。

养马场里的生物技术——赛伦生物调研纪实(供稿人:王涵 刘奕)

8月4日,生命学院40多名学生在陈佳助理教授的带领下,在早晨5点的朝阳中,前往产业实践亚洲企业——上海赛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盐城的养马场。上午的路途比较漫长,也少不了颠簸。同学们在闭目休息之余,也在窃窃讨论各自对马场的想象,马血清获取的方式,亦或是结合已经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谈论沿途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来到养马场之后,在负责人张总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马匹饲养场、血清效价测定实验室、血清采集工作车间、马饲料加工厂、跑马场和新到马匹隔离区,零距离参观体验血清生产的第一线。以前从未接触过马匹的同学们都非常兴奋,纷纷拿出手机与马匹合影,并询问张总和工作人员各式各样的问题,从血清生产加工的过程,到马饲料的配方和马匹的喂食,到工厂选址的风水问题,甚至是马匹种类的选择和种马配种。随着参观的深入,问题也越来越细节化和专业化,如有同学联想暑学期《疫苗改变世界》课学到的知识,询问饲料中蛋白质的来源是动物蛋白肉骨粉还是植物蛋白豆粉,以及这些物质的加工过程,观察到马背上的肉芽肿,同学们问起抗原的种类形式,以及抗原感染马匹“油包水”的技术细节。

太阳很大,空气中也充斥着马的味道,大家都很有收获,在门口拍照合影结束了马场之行。两位生命学院同学不禁即兴赋打油诗一首:纵渡长江,迷雾茫茫;梦醒苏通,擦肩启东;素野烟炊,形若惠水;农村焱焱,是游学时。啊!惜为血清老骥鸣,盐渎赛伦草青青。

下午,在又一个4小时的归程后,同学们回到校园,在学生科创中心听取赛伦生物的何总所带来的关于抗毒血清以及赛伦公司介绍的讲座。他先从抗毒素的定义入手,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抗毒素的历史发展、制备工艺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让同学们对这一生物技术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随后,他向同学们分享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赛伦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抗毒素、抗血清等生物制品研发的公司,在这个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虽然如此,公司依然坚持走创新之路。公司未来将在抗体药物产品、人源抗EGFR单克隆抗体研发、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产品的二次开发等方向进一步努力,为国家的创新药物研发做出自己的贡献。此次赛伦之行为同学们认识生物技术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让同学们对先前不曾接触过的抗毒血清行业有了基本的了解。

结语

新药研发板块的五家公司调研至此全部结束。这五家公司各自有着鲜明的企业特色和定位。但同时他们又拥有一个共同点——“创新”!正是创新支持着这些公司逐步走向壮大,保持领先。同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专注”。正如恒瑞的人事主管万女士所说,无论是小分子药物(化学药)还是大分子药物(生物药),药物研发工作最需要的能力是“专注”。即使是诺华和礼来这样国际知名的百年外企,他们也始终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因为药物研发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同学们在调研过程中深深感受到本土企业和外企的差距,体会到自己所学专业对人类健康的意义,也更加清楚的意识到“报国裕民”这四个字的分量。

同学们参观安进亚洲研发中心实验室

同学们与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交流

同学们在礼来(中国)研发中心调研

张总为同学们介绍塞伦生物养马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