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方向:上海市创意创业园区调查研究
指导老师:陈琛 申培垚
供稿人:陈琛 申培垚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变,在创新驱动的新业态中,创意创业园区承载着诸如高技术企业、文化创新设计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的发展和未来。林林总总的创意创业园区近几年在上海迅速兴起,琳琅满目。政策管理者为何偏爱创意创业园区?创业者在选择园区时最关心什么问题?大部分的创意创业园区究竟是怎么运行的?怀着这些问题,今年7月,我校25名大二本科生在创管学院助理教授陈琛、申培垚的指导下,展开了对上海市创意创业园区的实地调查。学生团队分成10个小组,计划分别走访园区和企业,最终将调研上海40家创意创业园区。调研范围内的园区形态包罗万象,有众创空间、艺术园区、运动主题园、高科技软件园、高校孵化器、老厂房改造园区和政府扶持的创业园等。
7月的上海,骄阳似火,但学生们走访园区并没有空调大巴的接送,而是采取公共交通加上徒步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对各园区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程度、周边环境等都有了最直观的认识。整个园区调查活动以学生自行联络各园区为主,在对行业的实地调查中,锻炼了与陌生人打交道和快速适应陌生环境的综合能力。活动中其实很少出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企业展厅、会议室,取而代之的是众创空间办公位间的活力,艺术家创办的画廊展览,体育类企业的运动场地,甚至是更接地气的老建筑改造园区的破旧和小微企业场地的局促。
在园区走访中充满惊喜,按照“据说名字起的长园区保安不会拦队”的徐同学的原话,他们在园区咖啡馆里“收获颇丰”,结实了各公司的老板和员工,更向“大隐隐于世”的元老级咖啡馆老板请教,了解了公司合伙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次偶然的机遇,“我以后再也不迟到了队”在调查中结识了园区的副总,在该负责人的带领下全面参观了整个园区,并进行了长时间的座谈,对园区发展历程,优势和挑战都做了全面客观的了解。在轻松的座谈中,话题从设施管理讲到通信专业的前景,从电磁导弹技术讲到园区内摄影公司的发展。在其他走访中,学生们时不时地能遇到热情的园区员工,在毫无老师和学校引荐的条件下,通过队员们的努力,第一次见面后就已经收获了多份邀约,希望我校师生前去参观。
但想要成功地进行访问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的小组甚至一次又一次地吃闭门羹。挫折中才能成长,虽然有时不能成功地采访园区负责人,学生们却成功地采访了很多年轻的创业者。透过采访,我们了解到有的园区直接给予企业资金支持,有的园区更像一个办公场所的租赁区域,有的园区并不能满足新企业迅猛的发展,有的园区以艺术活运动为情怀吸引大批的年轻消费者,有的园区仍在努力试图留住年轻的创业者。
7、8月的上海每天仍持续着高温,25名同学对上海市创意创业园区的实地调查也接近尾声。同学们对创业园区评价丰富多彩,以下是节选的几方面。
1.成熟企业聚集在创业园区内
郭安和他的队员们对尚街Loft创意市集园区调研后了解到,该园区是上海原创服装设计孵化平台。园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场地,供服装企业设计制作他们的作品。附加服务为:提供将想法变为成品的样品制作室,出租可供开会和展示的公共空间。经过调查走访,他们的评价是:对服装企业来说,这块园区仅仅是地处市中心的一块体面的办公场所,不能称为创业园区。由于园区没有政府的补贴,其租金相对高昂,使得创业企业根本不可能负担得起租借场地的成本。因此,该园区实质上是各个已经有积淀的企业在市中心的一个办公场所聚集地。
他们认为,该园区能够拥有明确主打产业这是一件好事,聚集大量类似的企业,有助于让公共服务分摊到每家企业上的成本减少。但是,该园区缺乏辅助企业成长发展的机制。既然那么多类似的企业聚集,一定在软性需求上有一定的共性,作为组织方的园区应该尝试提供渠道帮助解决这些共性的需求,期待园区可以引进或者创造帮助企业发展的运营模式。
2.政府优惠政策扶持的创业园区
吴超和他的组员们走访了上海宝山科技园,了解到这是大场镇政府打造的产业园区,其一大目的便是扶持大场镇的本地企业,同时也是一家综合型、服务于周边地区和创新产业的产业园区。他们发现,这所园区的另一个特点是园区与企业的关系:实际上很多入住企业并不在宝山科技园内办公,而是在上海市的其他地方进行办公—即相当于注册地址的关系。当然这也有客观的原因,如主楼的办公空间已经租满了。该园区十分受企业青睐,原因主要是政策优惠,优惠政策涵盖大学生创业、国外留学、高新技术产业等等。对于进驻在宝山科技园的企业来说,两块五的租金本来就非常优惠了,再加上各种政策的鼓励,绝对是企业理想的进驻地点。而在走访结束后,他们也发现了一些未来可以提高的方面。其一便是产业多样化,由于绝大部分进驻的公司都是动漫或者科技行业的,因此适当吸引一些创意设计类公司,比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可以很好地实现需求互补。其二在园区规划上,如果采取交互式的结构,企业和园区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会有更多的交流和补充,使得“园区”这个核心词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创业园区抑或是简单的办公场所
顾怡恬和他的队员们发现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简称EFG及创业基金会)的物业比较出色,对楼层的管理到位。此外,公司间会在私下有一些交流,互相分享创业经验,寻找合作的可能性。采访的过程他们也观察到大面积的装修现象,在询问当地工作员工后他们了解到,该园区流动性较大,这与其主要租赁给天使轮企业的情况分不开。在公司员工的眼中,这家产业园区只是比较常见的办公场所,其园区作用较为有限。
4.高租金园区的特点
邓岂和他的组员们了解到洛克▪外滩源的租金很贵,作为外滩的一个文化中心,外滩源经常举办一些高大上的活动,比如佳士得的拍卖会等。如果是一家面向高端消费市场或高端艺术市场的初创公司,外滩源是接触到中国时尚前沿极好的地方。但是,相较而言,在外滩源设立初创公司,前期的投资需求非常大。因为国内艺术市场低迷,能够获得较高回报率的可能性也是比较低的。综上,他们认为外滩源或许不适合初创成本较小的创业公司。
5.创客间的技术交流分享
吕文涛和他的队员们走访了上海蘑菇云创客空间。几天的走访经历使他们认为,整个社区的运行和组织主要由技术创客主持和把握,使得整个社区不仅仅是一个“房地产商式的园区”,而是一个集场地提供、活动组织、贵重大型机械服务租用、使用教学与服务等诸多附加软性竞争力所构成的集合体。不同于其他很多创意园区,该创客空间的优势还在于经常举办周末的技术交流和培训,并借由每周四的技术交流和项目分享,促进集体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