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学院吕鹏飞研究组发现细胞外微环境调控乳腺细胞行为的新机制

ON2016-09-14CATEGORY科研进展

9月12日,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吕鹏飞研究组与合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SPRY1 regulates mammary epithelial morphogenesis by modulating EGFR-dependent stromal paracrine signaling and ECM remodeling”的研究论文。吕鹏飞组Zuzana Koledova博士为第一作者,吕鹏飞为共同通讯作者,主要研究工作在上科大生命学院完成,部分研究工作在曼彻斯特大学完成。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外的局部微环境对于增殖、存活、迁移等基本的细胞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细胞外微环境不仅在脊椎动物各种器官的早期形成发育和成体里的功能维护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包括癌症等许多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里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理解细胞外微环境在分子水平上是如何影响细胞行为和器官功能,对于癌症和其他许多疾病的诊断和精准治疗至关重要。

吕鹏飞组发现,在小鼠乳腺中,细胞外微环境影响上皮细胞的行为是通过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来实现的。Koledova博士发现,EGFR信号通路的水平高低决定了细胞外微环境中生长因子产量的多少以及细胞外基质是如何重塑的,而这两者都在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移动侵袭中发挥直接的促进作用。Koledova博士和曼彻斯特大学的张晓红博士发现,如果EGFR的抑制蛋白SPRY1缺失,那么EGFR信号通路的水平就会过高,导致乳腺微环境中生长因子的过量产生以及基质重塑失控,从而引起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增加;与此相反,SPRY1的过量表达会降低EGFR信号水平,从而抑制上皮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文献表明,SPRY1在超过90%的乳腺癌病人中出现明显下调,这暗示着在正常人体中SPRY1可能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发挥作用。吕鹏飞组的这一发现为研究乳腺发育及乳腺癌形成过程提供了建立在SPRY1及EGFR信号通路之上的重要分子基础,同时也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了以细胞外微环境为基础的新思路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链接: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6/09/06/1611532113.full

张晓红、Zuzana Koledova、吕鹏飞(从左至右)

乳腺上皮分支过程中Sprouty基因体调控基质EGFR信号转导和上皮FGFR信号转导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