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鲁迅相遇,另一种先生——记通识选修课《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课程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8-11-01文章来源 通识教育中心作者责任编辑

10月28日下午,上科大选修《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通识课程的同学在授课老师唐小兵副教授的带领下,与虹口当地研究左翼文化和民国建筑的古叶老师一同参加了“左翼文化考察”的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在课程学习之外,现场考察左翼文化,以加深同学对左翼文化名人和左翼文化的理解。通过亲临历史现场的方式,体会民国建筑的特色韵味,感知左翼文化名人日常生活的和交流网络,描绘上海左翼文化发展的图谱,以更好地把握20世纪30年代上海文化繁荣的一面和多元文化的一角。给予同学们更立体多维的通识教育体验。

本次考察活动以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作为起点,多伦路上保留了很多文化名人故居和纪念馆,包括左联纪念馆、中华艺术大学旧址和宿舍楼、郭沫若故居、白公馆、孔公馆等。古叶老师带领同学们先后参观了鲁迅先生曾经居住过的拉摩斯公寓和景云里,并考证出横浜路35弄17号是鲁迅离开厦门后在沪的第一个住所,其子周海婴在此诞生。唐老师借多伦路上举办的“鲁迅与虹口”的专题展览,重点介绍了鲁迅在虹口的一些文化活动,和瞿秋白、萧军、萧红、左联五烈士等一些左翼人士的交往,并指出历史人物并非是单一扁平的形象,其内在往往是复杂多歧的,要充分考察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生活环境,对其作出相应的理解。

考察活动的第二站是内山书店旧址,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山阴路支行。曾经作为文化名人聚集场所和文化传播重要窗口的内山书店,见证了中国文化名人的思想碰撞和外来思想文化的涌入。此次陈列馆展出的鲁迅生前绝笔信(日文),也见证了内山完造与鲁迅先生深切的交往与亲密的关系。在大陆新村,大家先后参观了瞿秋白故居和鲁迅故居。瞿秋白、冯雪峰都是与鲁迅有过深交的党内人士,鲁迅先生更是将瞿秋白奉为知己,并在瞿就义后为其整理文集以悼怀纪念。

考察的最后一站是鲁迅纪念馆和鲁迅墓。讲解员回顾了鲁迅先生从出身至去世这短短五十五载的人生历程,展现了作为文化斗士和左翼精神旗帜的鲁迅形象。其中重点介绍了纪念馆的一面“鲁迅作品墙”,见证了鲁迅作品在世界各地的流传与阅读,而鲁迅先生的遗像复刻更让我们直观地领略鲁迅先生去世时的遗容。唐老师著作《与民国相遇》的封面照片就是鲁迅先生匆匆前往光华大学开办讲演时拍下的。

同学们感言,此次活动另他们对历史的“现场”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同时也看到了另一个鲁迅——更有人情味、更具温情的鲁迅。大家表示,这种将课外实践与课程学习相结合起来的方式很有裨益,收获了许多,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此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