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说 | 不剧透的人生,保持无限可能

发布时间2019-06-28文章来源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作者责任编辑

李逸柯

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5级本科生

来自山东,高中就读于泰安一中  

交流经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ummer School

卡耐基梅隆大学Student Intern

已获Offer:

宾夕法尼亚大学,机器人专业(ROBO, MS

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专业(MRSD

已接受宾夕法尼亚大学Offer  

毕业寄语:

趁着年轻多经历多体验,将来的某一天,也许你会感谢现在不断尝试的自己。

CMU项目结束留念

  小时候我就喜欢读一些传记,看看电影,了解不同人的不同人生对我来说有种奇特的魅力,我喜欢把我的人生过得多姿多彩。我还记得四年前上科大校园开放日的时候,面试老师问我,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吗?我当时回答,我其实没有什么长期目标,最多就是短期目标。我的人生应该保持无限可能,年纪轻轻就被剧透对我来说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人生应该是一段不断发现自我、探索自我的过程。这种散漫的个性在上科大并没有受到压抑,反而使我有了更多机会去体会百味人生。我从这片富有创造力的土壤及其孕育的人才中,发现了全新的世界。

在个性迥异的同学中认识自我

  我的大一几乎每天都在惊讶中度过,每个人都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一样深藏不露,才能爆表。我的室友喜欢日本文化,日语流利;同讨论组的同学对机器学习很有兴趣,甚至可以开一个小型研讨会给同学讲解相关知识;同楼层的同学是小提琴高手,厉害到可以作为老师指导小朋友练琴。

  每天与优秀的人相处,羡慕之余既失落又沮丧,羡慕他们有喜欢的事情去做,并发展成一项特长。失落的是,回想起大学前的生活,好像只有日复一日的读书学习。这在无形中激励我去参与更多的学校活动。

  大学四年来我在各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除了加入社团、参观艺术展览、丰富精神生活,还参与了跆拳道训练,强身健体。当然,学业上也没有放松,在正常的教学活动外,我还有两次海外学校的交流活动和几次学科竞赛经历。这些经历像拼图一般,让我重新认识到自己是如此百变多样。

跆拳道社团2016年锦标赛合影(右三为李逸柯)

摄于伯克利暑期交流期间,地点: Yosemite

在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中探索自我

  得益于上科大的通识素质教育,我发展出了很多兴趣爱好。学校的诸多讲座、课程甚至工作坊,涵盖了文学、历史、艺术、心理等各方面,广度与深度兼而有之,每位同学都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作进一步了解。

  我对在人际交往和日常学习生活上起到重要帮助的心理学极感兴趣,除了平时参加了一些科普性质的“心灵之光”讲座外,我同时报名了课程和活动以接受更加专业系统的培养。学校在暑学期邀请到了心理学方面的权威老师来讲解《异常心理学》课程,我了解到如何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对常见心理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症状表现进行分析。这门课程为我开启了心理咨询的大门,在课程结束后,因为对课上老师讲的心理咨询心生向往,我又接受了专业的心理指导老师提供的心理学培训,成为了一名“树洞陪伴员”,倾听前来倾诉的同学的烦恼。在帮助同学疏解负面情绪的同时,我充分体验到心理咨询的乐趣。

在跨学科交流的魅力中提升自我

  除了对学生培养个人兴趣爱好的大力支持,学校对跨学科教育也十分重视。感谢学校全面综合的育人理念。比如,一开始选择金融作为辅修专业的时候,我几乎对此一无所知,从最初只是抱着“了解一下”的心态,到后来在学习过程中慢慢体会到金融学、经济学方面的乐趣所在,甚至在后续申请季中也申请了与商科相关的项目。这一切“不可思议”的发生,都离不开上科大给予学生的多元培养和宽广平台。

  在大二的时候,我同时选修了专业课概率论和辅修课商业统计,各科知识发展到最后都会融合这一说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商业统计是概率论的一个重要应用,而概率论又为商业统计提供理论基础。两门课程内容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我通过对两门课的学习,将统计与概率论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起来也更加轻松,最终不出意料,都获得了A+的成绩。

与同学一起赶Project(右一为李逸柯)

  上科大还提供了许多基础学科相互之间的交流机会。通过参加一些导师研讨会或导师咖啡活动,我有机会详细了解其他学科的研究。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导师咖啡活动,主题是《沙利度胺(Thalidomide: 一个小分子药的原罪和救赎》。仓勇老师分析了造成数万海豹儿的罪魁祸首,同时以全新的角度介绍变废为宝的可能性,重新让这个小分子造福人类。

  短短的一小时让我对基础学科在造福人类事业中发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理解到科研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上科大的跨学科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视角思考问题,避免了学科专业孤岛的形成。各学院之间通过资源整合和信息互动,合作产生出更具创造力的成果。

在扎实雄厚的专业领域中激发自我

  得益于上科大为学生提供了完备的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科研兴趣被充分挖掘和激发出来。信息学院对每个学生的专业培养和科研支持是独一无二的。大三时我在Andre老师的实验室,他非常支持学生自由创作,哪怕同学们犯了错,也会鼓励我们继续尝试。在一些研究中我用到了3D打印设备,尽管打印所需的材料非常昂贵,但Andre老师和实验室的老师仍多次为学生打印机械结构。通过不断试错,最终做出了可行的方案。

  基于这段实验室的宝贵经历,我通过学院的暑期科研项目去卡耐基梅隆大学做了学生实习,在CS四校之一做实验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我仍记得接收到offer时的兴奋。暑期实习期间,创造一个个传奇的大牛近在眼前,印在书本上的机器人变得触手可及。得益于上科大的国际化培养,我很快就适应了国外实验室的生活,并开始了相关实验。在每天实验之余,我还旁听了两门课程,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

  快节奏的学习,悠闲的生活,友善的环境,可以说,这半年的经历让我意犹未尽,更加坚定了要留学深造的念头。幸运的是,在学院、Andre老师和哈亚军老师及CMU导师的帮助下,我最终申请到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为了回报学院和学校在申请季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回国后,我与其他完成申请季的同学们一起策划组织了8期“留学工作坊”,把我们这一级在申请过程中的经历和经验总结梳理,提供学弟学妹参考借鉴,希望他们未来的申请之路更加顺畅。

CMU活动合影(后排左二为李逸柯)

  在学校的反馈问卷中有一个问题:“如果能重新选择,你还会不会选择上科大?”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是”。与此同时,我点开了手机相册,鲜活的记忆扑面而来:大一时青涩的笑脸,凌晨时分的实验室一角,与外籍教授、学院导师的亲切交流,比赛后同学们酣畅无比的喜悦……不知不觉,我已在上科大度过了多姿多彩的四年、充实奋进的四年,日渐清晰地看到一个脱胎换骨的自己正走向未来。

  感谢上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