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毕业典礼的前夕
2019年“毕业生说”系列专题将画上圆满的句点
感谢每一位为毕业季专题撰文的毕业生、学生记者、教授、家长
还有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老师们
明天将举行大家期盼已久的毕业典礼
我们特以“毕业生说”作者之一田付谷同学母亲的肺腑之言作为收官之作
孩子选择上科大,在这里学习生活
是每一位家长的挂牵
看到孩子学有所成,前程远大
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祝福的话不多说
早已融化进每一篇“毕业生说”字里行间
从学生到家长
美丽的弧线,无限延展的圆
长见识
高考那年,儿子推翻了我给他推荐选择的上海交大医学院,执着地来到了当时还是一片工地、一切充满未知的上科大。当时因为我不是很支持,也没送他,他是一个人独立完成了报名、开放日活动、录取报到等事项。后来开学后,那个精彩的军训生活,让人耳目一新,也让我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现在回头想想,大一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刚开始充满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听信息学院老师对今后选课的建议,听优秀学长对大学生活的介绍,和导师组同学一起聆听师长的谆谆教诲……但是不久就感受到来自全国各地学霸碾压的压力。既要从中学填鸭式学习习惯,向大学自主式学习转变,还要适应上科大采用的加州大学高难度的学习教材,第一次期中考试就受到打击,拼了全力也没达到理想水平。
看着身边的学习大神儿子感到了无比的压力,看着他迷茫低落的神情,我给他分析了形势,制定了阶段性目标方向:大一我们先适应稳住,尽力争取不要落到最后面就行,及时给他思想上减了压。暑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学习交流,领略了一番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体验了欧洲大学文化的熏陶,又参加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高规格的活动中捱过了艰苦而充实的头一年。我感到,在上科大,孩子是闲不住的,第一年的茫然其实是在超量的学习中,尚未找到自己未来的定位,这也很正常,因为厚积才能薄发,后续孩子就会自然有所想法,寻找属于自己的目标。
长高度
大二逐渐开始向专业方向转移,虽然儿子的信导编程课都拿到了满分,但是他最终选择了认为更适合自己的电子信息专业。未料接下来 EE 专业的课业又难又重,为了赶作业几乎没有了周末,压得有点透不过气,甚至出现了抱怨的情绪。
我赶去学校和他长谈了一次:首先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其次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在上科大这么好的学习资源和科研环境下,自己要学会抓住挖掘机遇,任何成功都是要靠自己拼搏来的;所以自己一定要坚持再坚持,努力再努力,走过去,前面就是一片春暖花开。儿子也很听话,意识到“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把挫折化为了进步的阶梯。
这阶段,学院的周宇副院长适时开设了周末咖啡时间,和学生聊学习、生活、人生规划,帮学生们过好这个高压期。在此期间,他遇到了一位他认为是上学以来上课上得最好的老师——电磁学的王雄老师,课上互动交流相当活跃,由于儿子平时测试表现出色,最后还获得了免考的资格,因此他爱上了专业课,对专业课的烦恼变成了兴趣。从此,王老师把他带上了一个新的学习高度。
上科大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孩子能自由选择自己想学的专业,自己想选修的课程,还能经常与自己喜欢的教授面对面交流,在耳濡目染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对专业课的学习也由被动转为强烈的兴趣、主动的探索。这样下去,不出成绩、不出科研成果是不可能的。所以,自选专业还不够,师资的熏陶更关键。
长能力
此后孩子开始自己一个个跑导师的实验室去观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科研方向。在此要衷心感谢上科大强大的、得天独厚的优质实验室资源。大二暑期学校又安排了产业实践活动,和同学分组到企业、公司调研,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知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互动交流,增长社会阅历、培养沟通能力。
大三开始,几乎都是专业硬课,经过前面两年的磨练,他已经完全适应了上科大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方式,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科研方向,顺利申请进入了寇煦丰导师的实验室,开始走上了科研的道路。学习、科研、组会、交流,一切水到渠成,信手拈来,课业学习上也冲到了满绩4.0。
从儿子这里了解到,寇老师除了专业课,课下还要求同学另外学一门辅助的教材,自己还编写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和自己的一些心得总结,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开小灶,为师也深得同学们的喜爱。另外,讲授半导体的陈佰乐老师也深受儿子喜爱,课上课下的互动交流对他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所以我感到,没有人天生知道自己是适合搞科研的,很多人都知道科研很神秘,也很艰辛,但只要有科学征途上的引路人,孩子也可以很自然地发掘出自己的“天赋”,在这条道路上摸到门道,走得自然而舒心。在上科大,学生介入科研比较早,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优越,都会加快激发孩子的潜能。
长情谊
大四出国留学申请期间,这些导师都给予了我们无私的帮助。他们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忙写推荐信,提供各种建议……这对后续顺利申请并取得成功,起到了很大作用。碰到这些优秀的年轻导师,无疑是儿子的幸运。我也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感谢上科大的年轻导师带来了不一样的清风,轻拂着上科大学子,把他们带往更高层次的科研平台。
平时在与儿子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所遇到的每一位教授不仅科研能力强、教学负责,更拥有高尚的品德——他们对孩子的指导和帮助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我们做家长的,也渐渐地知道每一位教授的名字,也非常喜欢他们。孩子能与教授合拍,是他成长的“云梯”,我们做家长的有什么理由不配合呢?真是很幸运,在上科大找到这样的“云梯”,假如我也能重新高考,也会选择上科大的!这是一份永远的情谊,也是十分珍贵的记忆。
拿到美国名校的OFFER,周围的朋友们、家长们纷纷前来问我。听了我对学校老师的种种介绍,都啧啧称赞羡慕不已,亲朋好友家里有高考生的,都跃跃欲试要来报考,我也已转变成为一个上科大的铁杆粉,业余宣传员,这都是因为上科大的魔力。上科大,我儿子梦想起飞的地方,希望你越来越好!感谢每一位辛苦付出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