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 | 致敬七十年——立志成才,报国裕民

发布时间2019-09-30文章来源 上海科技大学作者责任编辑

攻坚克难

七十年我们风雪载途

自强不息

六年来我们勇攀高峰

1949年的天安门城楼上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沉寂的大地被唤醒

七十年的艰苦奋斗

我们平地起高楼,百花齐放

七十年的风雨兼程

我们九州聚英豪,人才济济

在新中国七十华诞的庆典时刻

上科大也走过了六度春秋

六年来,上科大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培养

才华横溢的老师与学生人才辈出

多种多样的活动遍地开花

上科大的师生定会不懈努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上科大第一位员工:李秋凝

李秋凝,生命学院助理院长。“从2011年9月开始参与上科大筹建工作,至今8年整。在加入上科大的时候,学校的校名都尚未确定。作为上科大第一位全职员工,很荣幸,我们将自己定位为创业者,也把上科大作为自己事业上的归宿。一步步见证了这所创新型大学的建设,并全程参与到生命学院的建设过程中,见证了生命学院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招聘和到岗,参与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关键节点。为祖国培养生命科学科技人才,为祖国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科大首位参军入伍学生:丁晗昱

丁晗昱,信息学院2016级本科生,我校首位参军入伍的学生。

薛加民:爱上物理的100种方法

物质学院薛加民教授在不少上科大学生眼中可以说是物理的“代言人”。他有“100种方法”能让学生爱上物理,生动的课堂演示实验、蕴含物理原理的魔术表演都是他寓教于乐的方式。他撰写的科普读物《我们都是科学家》还入选了科技部评选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今年,这位从教五年的青年教师获得了上海市育才奖。他说“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国家培养新时代人才,是我工作最大的意义”。

李刚: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李刚博士于2017年加入上海科技大学,任物质学院独立课题组组长和博士生导师。入职以来,独立开设了《量子场论》和《计算物理》两门课程,以上科大为单位发表文章21篇。“70年的砥砺前行铸就了今天祖国的辉煌成就,6年的高速发展撑起了上科大‘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宏伟愿景。回到祖国怀抱的每一天都是踏实的,在上科大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能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从国家培养的对象转身为国家的建设者让我倍感骄傲。愿与上科大学子共同进步,为祖国书写更加绚丽的青春华彩。”

宁志军:教书育人,潜心科研

宁志军教授2014年底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入职以来以上科大为单位发表文章40余篇,在有机无机杂化光电材料与器件这一集化学、材料与物理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方向取得了多项成果,入选了科睿唯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学者。“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科技的进步跟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作为上科大的一份子,深深感受到身上肩负的使命与担当,愿同上科大一起投身到这一伟大时代中,教书育人,潜心科研,努力为祖国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胡霁:教书育人+好玩/重要的研究

胡霁教授从2014年加入上科大以来,一直坚持以“教书育人”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与学院领导和同事们一起建设了《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该课程结合上海科技大学学生的特点,科学的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采用互动教学的新方案,理论课与讨论课融合,也结合前沿科研热点话题,成为上海科技大学的一门特色课程。胡霁教授以情感与动机的神经环路机制为核心,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沈伟:生命自强,代谢不息!

沈伟教授在2014年-2019年任职上科大的五年间,并重研究与教学,系统研究了中枢神经系统对摄食和体温调节的精细调控机制;积极参与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活动,并带领本科生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数次获得金牌。具体研究成果包括:发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环路、阐明氨基酸促进摄食的分子机制、以及发现控制摄食与奖赏动机的新机制。这些成果为肥胖、厌食、发烧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科学基础。

陈佳:教学相长,持续发力于基因编辑研究

陈佳教授自2014年入职上科大后,主持了《生物化学I》《高级分子生物学》、独立开设了《基因编辑原理设计与应用》等课程,同时担任学校教学发展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陈佳教授还与合作者发表多篇高质量研究论文,阐明了胞嘧啶脱氨酶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过程中产生突变的分子机制,成功创建了多种高精度、高效率的碱基编辑器。这些工作将DNA损伤修复机制与基因编辑相结合,研发出新型碱基编辑系统,为遗传病/罕见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周平强:投身于集成电路领域的研究

周平强教授于2013年7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机器学习在芯片设计中的应用、计算机系统架构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三维芯片设计、异构多核处理器的供电与数据传输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并成功地应用到工业界芯片设计过程中。集成电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同时也是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战略性产业。

高盛华: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

高盛华教授2014年8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入职以来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高盛华在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3500次。“人工智能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深感荣幸,我将与上海科技大学一道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努力科技攻关,为祖国科技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远明: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石远明教授于2015年9月加人上海科技大学,已在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及人工智能领域发表论文70余篇,研究成果荣获IEEE马可尼最佳论文奖、 IEEE信号处理学会青年作者最佳论文奖。感言:“将以全部的热情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为履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桑漫坤:创新竞赛践行者

桑漫坤,物质学院2016级材料专业本科生。他对身边的一切怀有着朴素的热爱:作为生活权益部学生干部,他默默地关心着同学;作为物院学生代表,他努力为学院和学生发展建言献策并付诸行动;iGEM比赛中,作为核心成员的他曾夜以继日连续工作近100个小时,最终团队协作摘得金奖;利用iGEM的赛事经验,他参与组织了我校首届CUPT校赛,并在校队备赛期间担任助理教练,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弟学妹,助力校队取得了佳绩……三年以来,他每年都担任招生志愿者,协助学校完成招生工作。

陈昊:日夜兼程,助力校队斩获佳绩

陈昊,物质学院2017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协助学校首届CUPT校赛工作。作为物理社团成员之一,他为校赛工作出谋划策,组织参赛队伍进行实验探究,监督实验室安全,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低年级同学完成科学探究任务。校队成立后,他又担任校队华东地区赛助理教练,在师生的配合下,我校首次参加CUPT全国赛就斩获佳绩。虽然没有作为校队参赛队员亲自上场比赛,但他认为:“看到校队在全国大赛赛场上获得满意的成绩,已经是对我近一年来日夜兼程的最大鼓励。 ”

孙皓文:热爱物理,为集体奉献

孙皓文,物质学院2017级物理专业学生,前物理社核心成员,参与CUPT校赛及校队组织工作。在孙皓文眼里,CUPT校队准备阶段长达数月,除了实力更需要团队的和谐以及凝聚力。相对单纯地追求物理本质,愿意奉献的精神更是必不可少。在校队这个集体中,队员们全力以赴相互鼓励,愿意为集体奉献的精神也互相感染。“希望之后每一届CUPT校队都能由一群热爱着物理,有奉献精神的同学参与。”

熊招平、涂洪清:宣传工作的幕后英雄

熊招平,生命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培养),连续三年(2016、2017、2018)生命学院学术年会网站制作者;2015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上海赛区第一名;2016微小卫星设计大赛第二名。

涂洪清,生命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自2016年起负责或参与生命学院及生命科学三个院所联合大型活动的海报、Logo及视觉效果等的设计;负责或参与生命学院常规讲座、招生宣讲的宣传物料设计;还曾参与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JGG) 的专题文章封面设计。

李佳欣:上科大的“发光之旅”

李佳欣,生命学院2017级本科生,2018年作为队员参与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并荣获金奖;赛前作为唯一总策划在上科大成功组织第五届中国地区iGEM交流会(Conference of China iGEMer Community, CCiC) ,该会议经iGEM官方认可、并派员参加,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63所高校的50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上科大从不缺乏机遇与平台,只要有心,我们都能在这里发出自己独特的光。”

学生会新媒体部部长:邹思源

邹思源,生命学院2018级本科生,学生会新媒体部部长,带领团队在迎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让真实的瞬间更有意义,用理性的技术传递情感”邹思源说道,“在科技浪潮下,作为新型数字媒体平台要面临的是,一方面信息发布的更低门槛和更多机遇;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内容和品质的高标准严要求。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青年一代应当蓬勃有朝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力求激励同学们参与、记录、见证有价值的校园实事。”

Geek Pie社团创始人:吕文涛

吕文涛,信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Geek Pie社团首任社长,人工智能初创企业Stereye联合创始人。“上科大的六年,是充满挑战、机遇以及感动的六年。我从乡镇小学的操场,到县城再到省城,到上科大继而看向世界。回顾这样的经历,我感谢一路上的每个人,更感恩于这样一个伟大时代;远望未来,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华复兴之契机,立志成才于己,报国裕民为愿,有幸与祖国共进,见证这个时代。”

学生会主席:吴迪

吴迪,信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上海科技大学学生会主席。“从本科直研的我在校期间参与举办了各种大型校园活动,这个过程中,有过焦虑,有过迷惘,但更清晰所感的,是对母校渐渐成长的见证。现在最大的使命,也可以说是期许,是让更多热爱上科大的学子,享受与上科大共同成长的快乐。”

张启煊:“中国红”引领“上科大红”

张启煊,信息学院2018级本科生,现任Geek Pie社团社长,学生会学术科技部骨干,信息学院智能视觉中心成员。热衷于科学创新,入学一年已获得科创类奖项5项、技术专利2件。“这一年充满着机遇与挑战,我亲身参与到科研项目研究与探索中,直到深入我国偏远地区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调查,明白了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肩负着期望与责任。代表着复兴的中国红引领着这个伟大的时代,而在时代的浪潮之巅,将飘扬着我们独特而又纯粹的上科大红。”

第一届优秀博士毕业生:张兵

张兵2013年考入上海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免疫化学研究所饶子和院士从事病原微生物膜蛋白结构、功能研究和新药研发工作。博士期间对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药物靶点蛋白MmpL3展开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Cell》。2019年博士毕业后加入饶子和院士课题组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李振林:建设边疆,保卫祖国

李振林,信息学院2016届硕士毕业生,目前就职于新疆公安厅交警总队。“在新中国70周年安保的冲刺阶段,在反恐维稳主战场的新疆,能够收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和问候,让我倍感亲切。6年前,第一次走进学校,感受到的是热情、是朝气。在学校里,处处是思想的碰撞、学术的自由、和导师的无缝交流。3年的研究生生活,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对克服困难、战胜险阻的勇气和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决心。感谢母校、感恩老师!在新中国70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祝愿上科大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上科大欧洲校友团队建设负责人:方雪

方雪,物质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校友联络员,负责组织欧洲区校友团队建设,现就读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化学系。“三百个同学有三百个选择上科大的理由,但相同的是,这里每个人,无论老师、同学,都是勇敢的开拓者。能生活在这样一支有主见、有追求、有活力的团队中,每位同学都可以探索出自己的节奏,不断明确和坚定着志向,也在漫漫成才路上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报国、裕民。祖国虽远在千里之外,又真真切切存在于心。七十载风雨沧桑未曾忘,来日吾辈必当报!”

钱乐琛:祖国的强大是我们的支柱

钱乐琛,生命学院2018届(首届)本科毕业生,目前在美国哈佛大学分子细胞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基于多巴胺的学习与突出可塑性。“离开上科大后,我更清晰地感受到上科大的求学经历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直到现在我始终把上科大常常挂在嘴边,用自豪地语气向身边朋友讲述曾在母校学习过的多样化的课程、充实的经历和丰富的机遇。祖国的强大,上科大的发展,给我莫大的底气和支柱。”

夏宇:与上科大心连心

夏宇,物质学院2018届(首届)本科毕业生,目前于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攻读MSE & ETIM双学位。“忙碌的学习生活间隙能收到上科大的消息十分欣喜,颇有游子在外收到家乡信笺的快乐。我十分怀念且感激上科大给我的四年时光,能在视野广阔的教授们的引领下,去自由地探索世界以及自己。在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我衷心祝愿祖国愈加繁荣,也祝愿上科大能一直为学子提供这般引领而不随逐、育人而非制器的教育氛围,再创辉煌!”



总策划:

上科大新闻中心

本期内容制作团队:

罗孟泞、李文馨、陈怡珺、陆嘉铭、马一滔、张文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