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11月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中国科协为指导单位,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2019),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举行,我校学生志愿者深度参与了此次活动。
此次论坛共有65位世界顶尖科学家与会,其中包括44位诺贝尔奖科学家、21位图灵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菲尔兹奖等顶尖科学家。论坛同时邀请了100多位全球优秀青年科学家和中外院士科学家、知名科技企业家共同参与。诺贝尔奖得主罗杰·大卫·科恩伯格(Roger David Kornberg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库尔特·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饶子和院士,物质学院创始院长杨培东、左智伟教授,信息学院执行院长虞晶怡教授,iHuman研究所副研究员华甜等青年科学家受邀出席论坛。
饶子和院士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分享了通过利用我校生物电镜中心的冷冻电镜得到高分辨率非洲猪瘟病毒结构的研究成果。在圆桌论坛环节,虞晶怡教授作为顶尖青年科学家发表演讲。
我校学生也获得了深入参与此次论坛的机会。120名在校学生响应招募通知,积极参与此次论坛的志愿者招募活动。经过初选,最终19名同学入选,其中本科生9名、研究生10名。同学们分别在部分顶尖科学家助理、院士助理、青年科学家助理、媒介宣传、策划执行、赞助商联络、餐饮食宿等岗位上,全程参与了此次论坛的举办过程,为论坛的顺利举行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获得了参会科学家、论坛主办方的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鲁雄刚到现场看望了学生志愿者,对他们在志愿服务中的优异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希望他们今后参与更多的志愿服务活动回馈社会,将上科大精神发扬光大。
通过此次论坛,许多同学与科学家们有了近距离讨论科研进展的机会,并有幸得到了科学家们的建议和指导;或在现场聆听了多场学术报告、科学研讨,拓宽了科研思路,开阔了视野;或在生活上给科学家提供各项帮助和支持,为科学家们的中国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上科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表现出的责任意识、理工科专业素养、一流的英语水平都给科学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明显地感受到,大家能接触到科学家们的科研信息,领悟科研成果的进展,能够轻松高效地与科学家们面对面沟通,得益于上科大具有前沿前瞻性的学科设置、国际化的办学环境、丰富的科研交流活动,以及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文教育,使大家在国际交流、工作服务中拥有独特、天然的优势。
物质学院2016级本科生陈奕璇说道:“作为本次WLA上科大志愿者的主要负责人,我为上科大每一位同学的工作表现以及在论坛中展露出的高素质感到骄傲和自豪;尽管工作很辛苦,但大家总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成任务,并利用空余时间有序地旁听论坛,与其他高校的同学们建立了很深的情谊,都有很大的收获。”
物质学院2019级研究生周麒麟是此次论坛新闻中心的一名志愿者,负责接待来自不同媒体的记者。他说:“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新闻是怎样诞生的,见证了新闻在我们身边发生online、并被全网关注的过程。”
生命学院2016级本科生朱威表示,感觉这几天过得非常充实,听了很多诺奖得主的报告,见到了只有教科书上出现的大牛们,感受到了他们对科研的热爱,“在和约翰·格登(John Gurden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交流中,他跟我分享了他在干细胞领域的见解和最新的研究内容,还鼓励我们年轻人要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坚定不移得去朝着目标努力”。
三天时间里,除了在各个科学议题上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激荡智慧火花,科学家们敬业严谨的科研态度、高效高能的思考应变、严格自律的生活管理、温润诚恳的待人方式,都带给同学们深远的影响。我校博士生许梦洋也在莫比乌斯论坛上积极向科学家提问,与科学家们展开互动。
论坛发布了《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上海倡议》,重申对基础科学这个社会的变革性源泉的关注与强调;强调开放、合作和科技共同体的观念仍然是支撑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基础;呼吁促进对全球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建设一个健康的全球性科学生态体系。倡议提出,让惠及人类未来的科技和科学家,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并以此为基石创造更好的科技治理模式。此次上科大学子参与论坛志愿者活动,让大家更加懂得需珍惜上科大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同学们也感受到了自身在学习、科研道路上的时代机遇以及所承担的重要使命,树立了向顶尖科学家们学习,进一步刻苦钻研,争取早日收获前沿科研成果,为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志向和目标。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夫妇赠予我校志愿者刘晨曦的签名小熊和定制领带(以其获诺贝尔奖的研究对象泛素蛋白ubiquitin的结构图为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