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最终的成就取决于创始人的认知边界,创始人需要持续自我进化,才能带领企业从成功走向下一个成功。”
9月20日,在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与StartHub联育联合举办的创业公开课上, 国内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如是说。
余建军首先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在创业和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过的困境与解决方式。“从受众的角度来说,我们做任何一个产品,它都是要创造用户价值的”,余建军说到,“因此需要考虑清楚我们服务的用户是谁,怎么创造价值。” 从大学时期创业,获得100万投资;到毕业后闯荡上海,成立全景拼接软件的公司,年收入达千万;再到研发街景采集系统,为谷歌、百度等公司提供实景地图技术……余建军在持续不断的创业中,一直思考着如何提供长期持续的价值,实现商业闭环。
余建军讲授“创业者的认知进化之路”创业公开课
2011年,余建军遭遇了创业滑铁卢。因为应用场景不够明确,没有清晰的定位,当时的“那里世界”虚拟现实项目难以为继。近百人的创业团队,走得只剩下七八人。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余建军反反复复听着马丁·路德金的演讲《I have a dream》。他告诉团队:“只要有我在,公司就倒不了!” ,而这篇激励他走出困境的演讲,成为了后来喜马拉雅平台成立时,第一段上线的音频。
在三个小时的公开课中,余建军围绕着关系创业和企业成败的“需求-战略-组织-资本-自我进化”五个关键点,系统讲授了从学生时期至今的连环创业经历。他提炼出四条创业心得。首先,要从用户需求出发寻找创业点,调整以自身技术为切入点的惯性思维。其次,公司战略需指向客户价值、指向未来。“企业战略要看到产业终局,”余建军说到,“喜马拉雅为什么最早做小雅音箱,最早做知识付费?这些动作的本质是思考未来的趋势与变化。”第三,在组织上要高度重视人才的选择,寻找有创业精神与能力的人。第四,需要以自身切实可行的产品与创业路经来吸引资本。
创管学院、StartHub代表和部分参与者与余建军合影留念
课程结束后,现场观众就创业、融资、企业管理、学习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踊跃提问请教,余建军一一作答。创业公开课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公开课前,联育董事长李怀宇向与会者介绍了StartHub联育与创业公开课的情况。
联育董事长李怀宇介绍与创管学院的合作以及“创业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