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吕文涛在2021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21-07-04文章来源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作者责任编辑


十分荣幸今天能够作为研究生毕业代表发言。2014年秋天,作为首届本科生,我从山东来到了上海。在之后的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的生活求学经历中,我见证了这所学校从一片荒芜逐步拔地而起,而我也从一个青涩的学生,变为了一个全职的创业者。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七年,更是他人无法体验的神奇经历。但是此刻,我试图在几分钟总结这七年的生活,我却发现是无比的艰难。

所以,请允许我做一个不那么传统的发言。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个小故事,这是我在上科大一段自己的经历。这个经历是关于挑战与未来。

我是一个学生,更是一个创业者。三年前,我与赵希亭、罗剑文还有几位教授一起创立了岱悟智能科技,致力于将三维智能化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传统的建筑施工产业。彼时的我们从三四个人起步,得益于上科大的创业环境和支持,今天已经发展到数十人规模。我们开发了用于三维扫描的机器人,也推出了AI+3D的数字孪生方案,获得了数千万的天使投资。

但是,没有人知道,就在一年前,我们曾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

在创业最初的几个月,兴奋感感染着团队的每一个人,大家工作很努力,也对未来有着天然的乐观。但是我们在第一套demo推出时,市场带给我们出乎意料的打击。尽管我们自认具备了充足的调研和准备,却依然低估了产业与科研的鸿沟。

“这个行业水很深,你们的东西不落地的”、“你们坐在空调房里的想象不到现实有多么复杂”、“你们这些搞科研的,离社会太远啦”、“做做噱头得了,天底下那么多好做的创业风口,何必呢”……

这一年的努力换来的是嘲讽、质疑甚至是否定。有人离开了我们的团队,来自市场的质疑,更使我处于数月的焦虑和不安之中。在六个月的时间,我们总计拜访了50多家客户和投资人,改出了85版商业计划书;我们曾在上海最酷热难耐的一个星期内跑了十余个工地测试5个算法,然后赶了几个通宵将早期产品重构。渐渐地,从最开始的纸上谈兵,到拨云见日,再到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很多客户都会慕名而来。

我很幸运,我们的团队能够应对这些挑战;我也很感激,因为,这些挑战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挑战到来时,没有人能看透它的意义,但现在回顾,这艰难却是那时最恰到好处的拐点。正是纠结,让我们能够跳出业已习惯的舒适圈,在匆忙的应对中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选择。也正是这推倒重来的经历,让我们更加理解所从事的创业理想的珍贵之处。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你们一群上海科技大学的毕业学生,放着创业风口不做,却偏偏要去最封闭最传统的产业里搞智能化。我说,我还记得大一那年夏天的社会实践,在洛阳废弃的厂房里,我们看到了被信息浪潮所遗忘的世界;我看到了在光鲜亮丽的技术革命背后,还有那么多的行业,和那么多的工人,依然期待着新科技带给他们的变革。

在科技和产业的十字路口,不应只有热闹喧嚣,还要有人坐得起冷板凳,才能做得了钢铁侠。

挑战与未来,就是我在上科大的七年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最后,我想以这样的一封写给未来的信结束今天的发言。这封信写于上海科技大学2014首届学生入学之际

  致未来的我:

  2014年,我来到上科大;

  我希望,在毕业之际的我:

     1. 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学术极客;

     2. 在大学完成第一个伟大的项目;

     3. 做到我认为做得到的事;

     4. 找到自己的朋友和伙伴;

     5. 找到那个改变世界的机会。

  最后,最最关键的

     To be myself.

当我回忆在上科大这七年的点点滴滴,有时不禁感慨自己生在这个伟大时代。今天,是我及在座的各位以学生身份的最后一天;明天,我们作为上科大毕业生要走向下一个人生旅程。愿我们心怀善良,秉持理想,勇往直前。各位,他日江湖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