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第一封申请邮件,怎么搜索文献、撰写领域综述、发表学术论文,如何讲述学术报告、申请技术专利、撰写毕业论文,最后——如何寻找一家庆祝毕业的烧烤店……在这门“神奇”的课程里都能学到。
授课角度清奇、课程内容独具匠心,它是生命学院研究生必修课程——《生物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由上科大生命学院刘冀珑教授领衔,生命学院、免疫化学研究所杨海涛教授和图书信息中心王萍老师等一同开设。这门课以实用主义的角度、信息传播学的理念、轻松诙谐的教学模式带领研究生新生走进生物学研究的大门,补充了研究生除实验之外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告诉学生如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合格的科研人。
打破传统教学框架
顾名思义,《生物学研究与论文写作》教的是研究的方法、论文的规范。然而,参与此门课程的学生发现,在课堂中学会的,远不止这些基本的教学内容。
“这门课从传统的授课模式中跳脱出来,以一种新颖的、吸引人的、强调互动的模式展现在我们面前。”2020级研究生张之滢兴奋地表示,刘冀珑老师别具一格的授课风格,生动形象的课程课件,全程参与的助教师兄师姐,都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对她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演讲。“演讲贯穿了整学期的课堂,不仅有课后小组成员的共同准备,更有课堂的即兴上台。这对我们的能力、自信、随机应变都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她介绍,每个小组需要从零开始完成一篇综述的写作,并在两百多人前完成汇报。“综述的摘要如何写、PPT制作、演讲风格等一系列的细节都有专门的学习,还有杨海涛老师用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毕业论文的写作要点,系统地为未来论文写作和演讲提供了指导。”张之滢说。
2020级研究生刘思远则在这门课中学会了自我探索。他介绍,课上有充裕的时间让大家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探讨,并且能够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对于每个问题,老师给出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自己的“实践经历”。每个人需要从这堂课上学会如何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何用自己的风格演讲。
“刘老师曾让我们总结摘要的七原则,并且首字母要组成一个单词。很平常的一次作业却让我体会到如何让自己的观点变得易于记忆,这对于我们将来的演讲与写作非常重要。”刘思远说。
简而言之,这门课千变万化又不离其宗,打破传统教学框架,跳过枯燥实验设计,让学生直接体会科研生活。
把枯燥的课程变有趣
“这门课把趣味性与知识性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同学们这样描述学习的感受,“这是一门需要不断记录知识干货的课,刘老师在讲解文献写作时,非常善于总结规律,不论是英文单词或是同一个字母开头,简洁易于掌握,这需要多年经验与灵感迸现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刘老师讲授如何在十四天写完一篇论文时,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他发现细胞蛇的过程。”2020级研究生葛剑洋同学至今记忆犹新,“作为生物学期刊的主编,他洞悉论文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够给予同学们详尽地指导。”
“在课堂上,老师风趣幽默,积极与学生互动并让学生沉浸式体验课堂内容,丝毫不会让你有走神的机会,带你沉浸于如何做好生物学研究、写好生物学论文、讲好生物学演讲。”
杨海涛老师讲授的毕业论文撰写、王萍老师讲授的文献查阅技巧也十分精彩实用。当然,课程助教们也十分给力,不仅全程协助教学,还会在课堂上与学生友好互动。
课程信息
本学期开课时间
周四下午13:00-15:45(1-11周)
地点:教学中心103
欢迎没有选课的同学们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