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育人是上海科技大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人格养成的重要育人模式。上道书院、科道书院和大道书院,以各自特色的教育环境、特色课程和活动为大学生个性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
书院组织了上道讲坛、导师沙龙、大师论道、科道雅集、心理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丰富自身,通过搭建无障碍的交流平台,促进同学们思想碰撞、激发潜能、全面发展。在本轮疫情防控期间,书院加强了线上报告的分享和学生心理指导与关怀,为同学们提供了多样而温暖的精神家园。
3月7日晚,上道书院邀请创业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范筱萌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消费者行为研究——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的沙龙活动。她通过趣味的实验和丰富的讲述,从推出新产品、处理品牌危机和优化促销价格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方法,展示了艺术与科学的优美结合。
3月9日晚,上道讲坛举办“对话·科技”系列第一期活动,本期主题是“艺术×科技”。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信息学院执行院长虞晶怡和创艺学院教学副教授廖树林,以及上道书院两位院生参与对话。对话者以“科技”主题,用圆桌对话方式,讨论了有关元宇宙的若干问题,说明了元宇宙的核心元素以及人工智能这一核心技术实现让技术和艺术的连接更生动、更有价值。
为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等困难,书院心灵与健康中心整合由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由同济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共同承办的2022“名师讲坛 护‘沪’安心”系列讲座,为同学呈现由沪上知名的精神医学专家与学校心理专家的心理讲座。鼓励同学们安心学业和生活,理性应对疫情“倒春寒”。
3月22日,大道书院举办大师论道线上讲坛,邀请了2002年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特聘教授、大道书院Fellow,Kurt Wüthrich作视频报告。Wüthrich教授深入浅出地描绘了DNA、RNA和蛋白质的历史发现过程,介绍这些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法,并探讨生命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他的报告让同学们清楚地了解了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生物分子,同时也启发了同学们对于生活、生命与科技的思考。
3月23日晚,书院心灵与健康中心组织线上心理沙龙《疫情反复期间的心理自我照料》。主讲人是原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海燕,告诉同学们如何识别和接纳在疫情反复期间应对各种恐慌、焦虑情绪的方法,同时还教授同学们用自我关照和情绪调试的方法,让同学们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学习和生活,通过一定的调整,建立良好的心理弹性,获得成长与完善。
4月5日下午,上道书院导师、创业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陈祎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线上导师沙龙,数百名同学在线参与,反响热烈。他在讲座中分享了“日常生活中的十大数据思维错误”,教同学们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甄别信息的能力,也分享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容易对数据产生错误的理解。
4月9日下午,上道书院导师、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曹克诚为同学们带来了第二场线上导师沙龙。他介绍了有关华夏古生物与化石的常识,并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化石藏品。面对同学们的热情积极的提问,他一一答复,并期许待封控管理结束后,让同学们更近距离地观察这些化石藏品!
4月9日下午三点,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微博大V林瘦猫——刘朋昕在线与师生们分享科学的护肤建议。他刘朋昕从工艺、法律规章、化学成分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护肤品的作用效果,总结出了护肤建议。他说“自信的人才是最美”,向同学们推荐了书籍,对同学们寄予期望。
4月16日下午,科道雅集邀请创意与艺术学院院长王受之和大家分享他在音乐中的成长经历。他分享了自己所喜欢的不同类别的器乐作品以及听流行音乐的心得:“一个好的歌手能唱出人心里共同的声音”。他表示,听音乐没有对错之分,要慢慢形成对音乐评定的标准,即“美学的一个观点”。王受之将同学们引入了更广阔的的音乐世界的同时,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为纽带让同学们触摸到了音乐的厚度。
4月20日,大道书院邀请了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主任、物质学院副院长刘志,为广大师生们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美好的故事驱动着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去探究未知,了解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面向未来”——讲座从科研工作者对于秦始皇兵马俑上“中国紫”颜料研究及其与古埃及“埃及蓝”的独特相互关联入手,展现了如何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视角透视沉淀在文物中的历史,启发同学们认识科技创新在揭示人类历史和创造未来中的巨大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立志成为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的决心与信念。
疫情给老师和同学们都带来了挑战,需要共同面对,不断调整。书院将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心灵提升、思维启发之所,期待我们每天都能获得小小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