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上海临床研究中心成立一周年记

发布时间2022-04-29文章来源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作者责任编辑

2021年4月29日,上海临床研究中心(文中简称“中心”)在上海科技大学正式揭牌成立,在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际,让我们回顾中心建设历程,共同展望中心发展的美好未来。



初心: 科技创新战略的时代召唤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上海市在2018年提出《“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明确:推进健康科技创新,打造医学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推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的协同合作;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到203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

目前,上海三甲医院数量较多、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并拥有一批高水平医科大学和科研院所,但基础研究与临床科研双向联动、协同发展的格局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建立一个统一的、服务全市乃至全国的公共平台型临床研究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石: 厚植于上科大的创新土壤

上海科技大学是一所近年来广受瞩目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今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上海科技大学首次入围“双一流”建设。

学校建校九年以来始终坚持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国家创新战略为使命,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学科布局,培养科技创新创业拔尖人才,产出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科教融合模式有力保证了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始终位于创新前沿。近年来,学校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成果转化成绩斐然,人才培养质量、综合办学水平和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提高。近五年,学校以第一单位和主要完成单位在《细胞》《自然》《科学》发表论文36篇。2019年至今,4项科研成果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1项科研成果入选“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学校举办创业早期学堂、创新创业大会,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创业实践教育平台、成果转化早期融资平台。

上科大在生物医药领域谋篇布局已久,与上海多家医院在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传染病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药靶结构解析、基因编辑技术、抗感染药物研发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具备建设这一公共平台型临床研究中心的良好条件。

如今,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一所世界一流水平的智慧型、研究型医院,需要上科大发挥在机制体制、人才队伍、技术平台、管理经验、国际合作方面的优势,结合卫健委和申康中心在统筹医疗资源和办医方面的优势,将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上海市临床研究的需求紧密对接,开展极具前瞻性的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发挥好创新策源地的功能,实现助推上海医疗卫生体系和生物医药产业向更高标准、更高水平转向发展,惠及社会民生。


2021年4月29日,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宗明为上海临床研究中心成立揭牌


使命: 为人民生命健康谋福祉

临床研究是以患者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旨在解析疾病原理,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并在人体进行评价、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科技创新活动。长期以来,高质量临床研究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医学科技及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最大瓶颈。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作为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属的一家研究型医院,委托上海科技大学建设和管理,是上海市新型创新试点单位。中心创新办医模式,具备两大核心功能:“临床实践与试验”及“基础与转化研究”,采取“从实验室到病房”和“从病房到实验室”的双向循环研究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打造患者专属诊疗区和多学科会诊区。

中心将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进行规划建设,主要聚焦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兼顾泛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及肌肉骨骼疾病、感官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初期设500张床位,其中200张为核定床位,300张为研究型床位。未来根据发展需求,适时发展为1000张床位。在承担临床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含I、II、III和IV期的临床试验)的同时开展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第一时间与世界最先进的医院同步医疗技术和流程服务。中心将积极推动与国内外一流学术型医院在疑难杂症诊疗和临床研究方面的合作,让更广大的患者受益。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建筑设计概念图


探索: 打通医学科技创新价值链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将以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为标杆,集聚上海优质资源,聚焦重大疾病,成为集最新医学科技、生物医药科技及人工智能科技为一体的临床研究中心。

中心加强与医院合作,推动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学校与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儿科医院、华东医院、瑞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肺科医院、肿瘤医院、第十人民医院等市级医院广泛合作。在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等领域已开展了近80项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合作。学校启动创新型硕士联合培养,为合作团队提供科研种子基金,为合作医生的科研工作提供配套条件。合作成果逐步显现,中心科学家杨海涛、赵简、刘佳、陈佳等先后在Genome Biology,《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旗下子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等国际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共14篇。同时与相关医院、企业专家组成联合团队,在重点疾病诊疗研究方面进行集中攻关。

中心积极推动医教研融合,集聚优质临床研究资源,搭建突破式创新研究平台。与上科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免疫化学研究所、iHuman研究所等相关院所开展交流合作,并面向全校开办“临床研究前沿”系列讲座,共同探索交叉研究领域的创新突破。


2021年4月29日,上海科技大学与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儿科医院、瑞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华东医院分别签署合作协议


中心将通过各类先进信息技术,打造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智慧型、研究型医院。积极与张江综合性科学中心周边的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高等学府及生物医药产业联动,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联合创新体系,与产业龙头合作,探索在中心医疗卫生新基建及智慧医疗科研应用平台、数据共享平台上的智慧赋能与合作创新模式。

中心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正稳步开展,注重绿色节能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落实国家“双碳”发展战略。中心将以绿色、健康、安全为目标,统筹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全过程,贯穿建筑设计、工程建设、医疗运行和临床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前期已完成建筑概念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和评审、项目用地规划调整、项目建议书报批,以及工程勘察和工程试桩等工作。随着工程可行性研究和扩初设计的深化与报批,开工建设相关报建、招标、许可报批等的实质性开展,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年中启动全面建设。


2021年12月25日,中心试桩仪式在建设地块成功举行


中心持续提升医院管理的能力储备,目前已与上海市为主的国内三十余家医院(机构)积极开展互动参访、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活动。围绕研究型医院建设、前沿科研项目合作、先进科研设施、医院设计理念、医学院建设经验、科研成果转化协同创新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中心重视科研和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已与一批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医院启动国际合作对接。


2021年10月21日,中心筹建团队考察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对中心筹建工作给予指导


展望:投身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当前,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建设已被列入上海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中心秉承“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基础,以研究为导向,以技术为驱动”的理念,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服务社会、追求卓越,努力构建医教研产结合的创新型医学诊疗研究平台。

中心还将积极参与、组织并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打造新药物、新设备、新器械、新技术、新材料以及临床指南、疾病诊治规范和标准的创新策源地,致力于成为高水平临床能力和生物医药研究能力兼备的医学科学家的人才培养基地。加速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临床研究共同体,推动全市临床研究资源的开放共享和统筹利用,推动最新科技成果与临床研究需求紧密对接,加快临床研究成果转移转化,释放上海医学科技创新和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潜能。

中心集最新医学科技、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科技于一体,是加强上海市临床研究的改革创举。中心将心怀“国之大者”,砥砺前行,为提高我国医学科技源头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跨能级高速发展,助力上海早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为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积极贡献。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建筑设计概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