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投下光芒,歌声久久回荡。8月31日晚六点半上海科技大学2022级红歌汇演随着同学们制作的军训视频在国际会议中心拉开了帷幕。回忆不止,红歌不止,梦想不止,爱国之情永远留存心间。
军训回忆,帧帧动容
经历过的一切在回顾时往往感触良多。同学们坐在台下观看着由视频组制作的短片,回顾着军训历程中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品味着曾经流过的汗、扬起的笑,那抬起的臂、跺下的脚,一切的酸痛苦楚亦或成功欢乐都成为了观看视频时心头的美好回忆。所有人都为自己骄傲,为连队自豪。
唱响红歌之乐,尽展爱国之情
在汇演开始之前,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儒新讲话,对同学们在军训中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表达了对“东方绿舟”所有教官与工作人员辛苦付出的由衷感谢。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他希望上海科技大学的莘莘学子能够继续艰苦奋斗、不忘初心,带着军训时的韧劲奔赴璀璨未来,续写盛世华章。
教官合唱《强军战歌》
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由带领同学们的教官组成的“21连“唱响了当晚的第一首歌——强军战歌,乐声激荡,人声豪迈;他们用属于军人的沉稳唱出了对于国家的热爱。放声高歌颂华夏,教官们以一声“杀”字作结,镇人心魄,动人心弦。
14连《当那一天来临》
整齐有序,歌声高亢,14连用《当那一天来临》大喊出内心激荡的真情,他们以领唱与齐唱的方式将心声融化于每一个音符之中,用渐强的嗓音逐步表达对于军人的崇敬。他们期望雪白的鸽子在蓝天里翱翔,战火不再弥漫于边疆,同胞不受欺凌与压迫,敌人远离自己的家乡。
18连《东方之珠》
犹记得香港回归时无数国人激动与兴奋,18连以一曲《东方之珠》带我们回溯了过去,回顾了令人感动的一九九七。他们用笔直的站姿与端正的敬礼致敬历史,他们用感人肺腑的朗诵展望未来。这首经典的歌曲在他们的演绎下,超越时代,直击每一个人的心灵。
15连《我的祖国》
小提琴的悠扬,钢琴的流淌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15连带来了经典歌曲《我的祖国》,他们用钢琴小提琴伴奏与动听的歌声在所有人的脑海中绘下了一条大河——中国,在所有人的内心制造了真实而强烈的情感涌动,让所有人真切感受到祖国72年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19连《国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曲《国家》被19连的同学们演绎得淋漓尽致。岁月车轮滚滚,历史变迁跌宕,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19连的同学们以贴在脸上与手心的国旗贴花表达对于国家深沉的爱。他们随音乐律动,挥动起手,让爱国的音符久久飘荡在会场上空。
16连《强军战歌》
战士们肩负了强军理想,战旗上写满了铁血荣光;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强军目标正照耀前方。16连再次以《强军战歌》高声赞颂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指挥有力,合唱震天,如果说声音有力量,那16连一定是最刚健的臂膀,足以舞动最锋利的长矛,直捣敌人的胸膛。
12连《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简短而有力,12连用歌声唱出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道出了在萧索岁月中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抵御外敌的顽强精神。过去的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未来的我们,将为泱泱大国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11连《明天会更好》
乐音灵动,歌声悠扬。“让昨日脸上的泪痕,随记忆风干了。”道不尽旧时代中国饱受欺凌的沧桑与无奈,也传递着新时代国家将更加强盛的期许与愿景。如烟往事,匆匆散去;强国之梦,可为灯塔,经久长明。
17连《在灿烂的阳光下》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17连用歌声致敬老一辈的革命者,为新中国的奠基人唱响赞歌。今逢盛世,往日摸爬滚打的革命征程,永生不忘。我们不会忘记,先驱们用汗水与鲜血,拼出了新中国的灿烂辉煌。心存感激,我们将步履不停,继往开来。
20连《东方之珠》
两种旋律,两种演绎方式,带来不同的韵味。聚光灯下,是精心设计的舞台。歌声悠扬绵长,道出更柔情的思念。隔岸相顾,是多少年的沧桑与不易。百余年身属异国的岁月洗礼,却让“东方之珠”更加闪耀。再次品味,依然经典,依然独有神韵。
13连《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亲爱的母亲,我为你流泪,也为你自豪。”舒缓旋律,似娓娓道来。爱国与自豪灌注其中,动人至深。这样的演唱让全会场陶醉其中。循着歌声,大家挥动手臂;伴着旋律,观众拍响音符。高低有致,扣动我们的心弦;倾情演绎,触动大家的灵魂。
尘音合唱团 《再一次出发》
上海科技大学尘音合唱团带着他们的原创新作《再一次出发》压轴出场。收放自如的指挥,钢琴伴奏的悠扬,双声部的和谐相融,稳定的气息控制与演唱,无不赢得阵阵喝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看不见的,是他们追求卓越的反复排练。
聚光洒下,歌声嘹亮动听;掌声雷动,喝彩此起彼伏。各连队凭借着精彩的呈现俘获了观众们的内心,也赢得了所有人的肯定。
获奖情况如下:
一等奖:13连
二等奖:19连、18连
三等奖:15连、16连、11连
最佳舞台奖:20连
最佳创意奖:14连
最佳活力奖:12连
最佳人气奖:17连
不同的歌声,唱出相同的情怀,道出铿锵的誓言,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如今的我们,已将“立志 成才 报国 裕民”的真言镌刻心间,心怀理想,壮怀激烈,求是自强。
(审校 朱菲菲 李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