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第二届上海科技大学人文节”开幕式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李儒新、党委副书记吴强等学校领导出席。李儒新为人文节活动开幕致辞,为期两周的人文节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近两百名师生聆听了人文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汝伦的主旨演讲“人文教育与中国大学”。而后,人文科学研究院教学助理教授祁玥对“地球故事科学艺术创作展”作了介绍。活动由祁玥主持。
李儒新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也蕴含着深厚人文教育内涵。他强调,人文教育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高等教育核心的一环,上科大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育和美育显然与人文教育息息相关。上科大高度重视人文教育,尽最大的努力提升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素养,希望通过各种教育载体给同学们传递人文教育的理念。举办人文节就是通过形式各异、主题丰富的活动,增强学校人文氛围,展现上科大教育的人文内涵与人文精神。
张汝伦在主旨演讲中首先阐释了何为“学以成人”。作为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学以成人”是东西方人文教育共通的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并不是生而为“人”,不学则无以为“人”。在西方,学习也并不仅仅是基于对外在世界所做出的诱导反映,而是一项自觉且终身的事业。大学是“学以成人”的最佳场所。现代第一所研究型大学——柏林大学的创立者洪堡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自身的完善。但是,受现代性的制约和所谓“祛魅化”的影响,现代大学更多地成为一种“社会机构”,教和学都被“物化”为谋生的工具。这种大学绝不会提升成“人”式的教育或教化。
张汝伦认为,加强大学的人文教育是克服现代性大学弊病的最重要途径。教育的目的并不仅是掌握客观有用的知识,技术本身以及对技术的追求并不能使我们真正认识自身与世界,德性与教化是一切知识与学问的根本目的。人文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在于造就真正的“人”,更在于促进我们对世界的统一理解与认知,以更好地去应对未来的挑战。深入理解人文领域中的真理与洞见,能使我们克服现代性的各种弊病。通过阅读与思考、创新与想象,通过对知识与德性、科学与人文的认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知人与世界本身,进而领悟二者之间的关联本质与精神内涵。
张汝伦指出,对于中国大学,尤其对理工科学校而言,人文教育更加重要。优秀的科研所能实现的前提,不仅来自严谨的分析能力,更植根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爱因斯坦、费曼等科学家的事例表明,科学大师一定是有深厚人文素养的人,精神的领域终究是相通的。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了解自己的文化、历史与使命,要承担起让学生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的重大责任。而如何培养真正的“人”,如何成就“大学”气象,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主旨演讲之后,祁玥对地球故事科学艺术创作展进行介绍,播放了联合主办方PNSO啄木鸟科学艺术小组主题展览的精彩视频短片。科学艺术家赵闯和科学童话作家杨杨通过视频和上科大师生见面。11月16日至30日在学校图书馆举办的“PNSO地球故事科学艺术创作展”以“霸王龙”为例,详细展示科学家与艺术家究竟是如何研究、思考、完成古生物探索与复原的——一块块化石碎片经由科学与艺术的通力合作被复原为栩栩如生的完整科学形象的全过程。
11月16日至30日,人文科学研究院将围绕艺术、哲学、文学、历史等领域,举办一系列精彩活动,欢迎师生互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