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的孩子 还梦西部
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给养育自己的热土
扎实学术本领 乐于社会实践
作为上科大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第一人
青春无悔 不忘初心
他是上科大物质学院2019级研究生 李斌
李斌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与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联合培养
毕业去向
2022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泽普县。
学校经历
上海科技大学2019-2020学年
三好学生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
2022年所长奖学金二等奖
《普通化学Ⅰ》《普通化学Ⅱ》
实验助教
在Progress in Chemistry(第一作者)、Nano Research(共同第一作者)、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三作者)、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第四作者)发表SCI论文四篇
兴趣爱好
书法、骑车、游泳
许多年之后,李斌依然能够清晰地回想起,改变他人生轨迹的那几个抉择……
透过稀疏的云层,在机舱下方已经看不到以往熟悉的房子、街道,而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有时又是连绵起伏的雪山。
在飞机上看到的雪山
祖国西部边陲 远处是吉尔吉斯斯坦
2022年7月下旬,李斌来到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个叫泽普的小县城。出乎他的意料,当地到处都是翠绿而又茂密的法桐树,俨然是西部的“沙漠绿洲”。那是李斌在泽普经历的第一个夏天,他惊奇地发现每天太阳到晚上十一点才下山,这跟他之前待了七年的上海很不一样。
七年之前高考结束,李斌怀着对大城市的憧憬,从西部的甘肃来到了上海。在这七年中,他亲眼见证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快速发展,也目睹了家乡在这些年脱贫攻坚的巨大变化。
“当我在上科大读研二时通过学生处得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时,我就跃跃欲试,非常期待能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该项目去往西部。”李斌如是说,“选择参加西部计划,最初是被一句话所吸引: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人生很难得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到祖国最西边的边陲去待上一年,历练自己,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最大的收获。”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机构从2003年开始联合实施,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志愿服务。
参加“西部计划”的上海志愿者们(左二为李斌)
作为上科大参加“西部计划”的第一人,李斌从报名、招募到选拔、派出,都得到了上科大团委、学生处的贴心指导与支持。“团委帮助我办理各种手续,校领导还找我谈心,关心我的个人情况。到了西部后,学校团委也经常询问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还陆续为我送来生活补助及新春大礼包。” 这些都让李斌感到温暖。“还要感谢‘西部计划’上海市项目办对我们志愿者的关心慰问,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李斌说。
尽管有组织的温暖和关心,自己也作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刚到泽普县的李斌还是有一点“懵”。“主要是语言问题,当地群众很少讲汉语。买东西时沟通都得有点别扭。” 李斌的工作经常会接触群众,有时也会入户走访,促使他的维语水平迅速进步,“现在日常简单沟通,打招呼都没有问题。”
泽普县街景
乡间道路和成片的核桃树 核桃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在街上还可以见到驴车
李斌在当地乡镇府的党建办公室工作,负责材料撰写、文件收发、会议准备、部门协调。李斌坦言,这些都与他之前写论文的经历太不一样了,一切得从头学习。“对我来说,遇到的困难是写各种材料,要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认可与肯定,我在不断的出错中成长。”
上海援建的村委会
据李斌描述,基层的工作任务繁重,没有节假日,除了春节以外,其他时间他都和同事一起火力开足、加班加点。“当我在工作中为群众办好事后,看到他们开心地离去时,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我以前从没体会过的。”
身在异乡,却没有感受到是异客。李斌逐渐适应了当地的工作和生活,与同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我刚到这里开始,工作人员都对我和蔼可亲。我记得报到后的第四天,开始疫情管控,什么也买不到。我无意间说起自己很想喝可乐,没想到办公室同事不知从哪儿搞到一瓶‘快乐水’递给我,让我很感动!”
向当地群众普及普通话
转眼间,已经参加“西部计划”半年多了,李斌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有幸能够在祖国最西部省份的基层政府中做志愿服务,亲眼见证祖国的乡村振兴发展成果,这份独特经历将终身难忘。
对上科大的校友们,李斌笑着鼓励大家“勇敢向前冲”。“与上海相比,新疆的环境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但是我不后悔作出的选择。”李斌说,“上科大鼓励学生报国裕民,我很高兴亲身实践了学校的育人理念。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