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江绵恒主任、李儒新书记、封东来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非常高兴参加2024年上海科技大学毕业典礼。感谢学校的盛情邀请,让我有机会分享这份喜悦。同时,这又让我诚惶诚恐。在上海科技大学历届毕业典礼讲话的,都是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航天英雄。我何德何能,也有此殊荣?而且,我是一个“文科生”,上科大这样的科学殿堂的讲坛对我来说高不可攀。当然,我母亲从我上小学时就告诉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走了不同的路。今天既然站在这里,那就从我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工作说起,和同学们谈一点感悟。
我在中美两国上过好几个学校,可是从来没有在国内参加过自己的毕业典礼。在上海、北京读本科和研究生的时候,国内还没有恢复学位制度。中学时正赶上那个特殊年代,还没有毕业,就作为没有多少知识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黑龙江黑河插队落户,历时五年半。期间种过地,开过拖拉机,也扛过枪,参加过武装基干民兵战备值班,可以说上了一次“社会大学”。
对于那个特殊年代和“上山下乡”运动,历史已有定论。我在农村也吃过苦、受过伤。我们对那场动乱不应该有罗曼蒂克的怀念,更不能允许它重演。同时,就我自己的成长而言,就我对国情的认识而言,那一段经历确实让我经了风雨、见了世面,了解了中国的农村和农民,感受了贫困和科技文化不发达的制约,体会到我们为什么要实现现代化、从什么起点走向现代化。我插队的村子就在当时的中苏边境上,我对于同那个最大邻国的复杂关系也有了直接的观察。
所有这些,对于我这样一个生在上海的都市少年,是成长、是蜕变,更是深刻、生动的国情教育,是成熟、是觉悟,让我认识到在人生起步时首先了解自己的国情是何等重要。至今回忆起来,我依然怀有感恩之心。
更值得庆幸的是,国家的改革开放给了我认识世界的机会。因为工作需要,我去过很多国家,也曾常驻日本。然而生活时间最长、感受最多的是美国。从1981年开始,我作为联合国工作人员、留学生、外交官,先后在美国工作、学习和生活了14年多。尤其是作为留学生,可以说是一次“洋插队”。它让我有机会比较系统地了解了美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接触了形形色色的美国人,看到了所谓“美国生活方式(AMERICAN WAY OF LIFE)”的种种表现。尽管当时已经认识到,美国从立国到发家的历史、美国对华政策的历史并不是像一些人宣扬的那样善良和大度的,但总体上对美国是抱着学习、借鉴的心态。
当时的美国同现在很不一样。上世纪80年代,美国是很有自信的。它认定苏联为主要对手,扬言要搞“星球大战”;它把日本视作经济威胁,对日本的金融和制造业大打出手。到了90年代,冷战结束,美国成了唯一超级大国,可以说是志得意满,在国际上力推所谓“华盛顿共识”,甚至断言历史已经“终结”。
后来事情起了变化。美国在世界上策动了好几起局部战争,导演了若干场“颜色革命”,搞乱了许多地方。美国主导的金融资本引爆了全球的金融危机。世人包括很多中国人逐渐发现,美国的战略重点是它的全球霸权,并不是全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福祉;所谓“美国治下的和平”未必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现代化不等于西化和美国化,它们的套路不可能导航到我们的目标,它们堂而皇之的一些说教在实践中往往是双重标准。
最近几年,美国本身发生了不少让美国精英们始料未及、老百姓很难理解的事情。全世界包括美国人自己都在重新认识美国。现在,连华盛顿都已不再信奉过去的“华盛顿共识”,“历史终结论”本身也走向了终结。前几年我应邀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了一个问题:“原来自信满满的那个美国怎么不见了?”结果没有人回答我。2021年夏天,我离任回国时,对基辛格博士等一些美国人士谈到,现今的美国同我2013年来上任时候的美国似乎不是同一个国家。他们居然同意我的看法。真的让人有隔世之感。
从我当年在黑龙江“土插队”到现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我在美国“洋插队”到如今,外部世界包括美国也经历了风云变幻,斗转星移。我们确实生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面对巨变,作为过来人,谨提两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一是学会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变化的世界就像万花筒,让人眼花缭乱。在海量信息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沉下心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谈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16个字。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以全面综合的角度、发展变化的眼光、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形成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的独立思考,而不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现在一些“网红”、“大咖”很有影响,人工智能更是大热门,似乎有取代人脑之势。可是,我还是认为,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任何强大的算力都不可能代替独立思考,更不应该取代人类良知。
刚才我们谈到如何认识美国的问题,列举了美国的一些消极面,当然都是事实。迷信美国,盲目崇拜,显然不是科学的、客观的认识。另一方面,如果认为美国从此将一蹶不振地没落下去,也是一种片面和绝对化的认识,同样不符合实际、不符合客观规律。美国确实有很多问题、很大问题,但是它的军事实力、金融实力、科技创新能力、文化影响力依然在世界上领先,依然保持优势。美国的发展演变是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其进程往往是螺旋型的。我们对它的认识应该是全面立体的、发展变化的、一分为二的,而不能是简单化、绝对化甚至是一厢情愿的。错误认知别人,结果往往误导自己。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坚持自己的目标,走好自己的路。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国家、任何个人,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从我们国家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经选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已经确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越是接近成功,形势往往越复杂,阻力往往越大,风险往往越高。我们相信,国际格局演变的时和势在我们一边,道义和公理在我们一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轻松松成功。中国的发展从来是为了超越自己,而不是压倒别人,可是我们必须不断克服别人设置的障碍。“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华民族唯有“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从同学们这一代人来说,从现在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四分之一世纪,正是你们风华正茂、年富力强的年代。如果说“行百里者半九十”,那么,你们就是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冲刺的主力军;当你们把历史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代人的时候,一定能够为自己投身这项伟大的事业而无比自豪。这是何等荣耀、何等豪迈、何等浪漫!这也是我最羡慕你们的地方。同学们将来会从事各种职业,可能担负平凡的工作,也难免遇到艰难险阻。只要心中铭记国家和民族的大目标,把个人发展汇入民族复兴伟业之中,相信你们会找到人生的意义,激发奋斗的干劲,会体会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会发现路就在脚下。
同学们在上海求学,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提炼概括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熏陶。同学们在上海科技大学受教,遵循“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育人理念。你们以这样的精神面貌走出校门,开启人生新的阶段,一定能够担负起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完成好历史使命,为祖国添彩,为母校增光。
将近100年前,30岁出头的毛泽东站在湘江边,回忆起“恰同学少年”的岁月,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景,写下了《沁园春·长沙》一词,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慨。过了10年,已经领导长征胜利完成的毛泽东又写下一首《沁园春·雪》,满怀豪情地宣布“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我谨以毛主席的这些词句来祝福同学们。当今世界何尝不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场景,国际上何尝不是又在问“谁主沉浮”?我相信,同学们这一代中华儿女,一定能回答好时代之问,一定能以你们的业绩、你们的人生向世界证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