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 江西赣州团队探索稀土产业升级路,厚植红色热土奋斗魂

发布时间2024-08-28文章来源 书院作者钟蕊乡 袁昊 陆天羽责任编辑管舜瑛

从赣州到大余,再转至瑞金,上海科技大学和赣南师范大学的师生们一起在江西走过十余天的征程,辗转于“稀土王国”、“世界钨都”和革命圣地之间。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上科大团队成员们从多个维度开展调研,以科研之眼洞察产业未来,以文化之心感悟历史底蕴,积极投身于劳动实践,感同身受艰难困苦,也殷殷展望明日画卷。



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的稀土,由于稀有性和不可再生性,对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而如何安全、清洁、高效地利用稀土资源,成为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为了深度了解当下锂和稀土产业如何拓宽稀土资源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如何兼顾经济效益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出口减少、价格下跌的寒冬期中破局,队员们在赣州和大余对一系列企业及研究机构进行了探访和参观学习。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领悟到在学习、工作中应当具备精益求精的态度,感受到国家对新时代科学技术人才的呼唤,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核心科技对于国力提升的显著作用。




大余古称南安,地处赣粤湘三省交汇处,因其地理形胜,为古代兵家必争咽喉地,同时也是商贸重地。在新时代,大余正以昂扬的新姿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特色农业发展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以花卉苗木、麻鸭、稻虾为主的“3+N”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多点开花、全面振兴,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大余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加深了团队对于乡村特色产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重要作用的理解。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革命圣地瑞金被称为“共和国的摇篮”。品一口沙洲坝的“红井”水,喝一碗赣南“无盐汤”,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党与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深入红色故都,回望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大柏地的胜利为红军生存开辟了一条新生路,瑞金的苏区精神在镰刀锤头和金星麦穗间熠熠生辉,伟大的长征精神对新时代的影响持续而又深远。

我们不会忘记,毛主席想群众所想,在沙洲坝为村民挖井,在叶坪为谢大娘开窗;我们不会忘记,十七棵松屹立在华屋,十八个青年和其他许许多多战士牺牲在长征旅途上;我们不会忘记,“共和国第一军嫂”陈发姑,七十五年来日复一日的守望。饮水思源,不忘党恩,不忘革命先烈,不忘革命精神,新一代的中国青年,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如火如荼的劳动教育,帮助队员们更好地理解劳作的艰辛,并能够知晓民情。在辣椒地里,烈日炎炎,同学们一人挎一个塑料袋,弯着腰,去梗留蒂,手不停歇。毛豆需要整株拔起来,再慢慢摘上面的豆荚。植株间杂草丛生,手很快被磨红;辣椒梗坚硬,扭断并不容易,指头也被辣疼;长时间弓着背,腰也酸了,汗水打湿了衣服裤子,但同学们仍坚持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前所未有得以深刻具象化。

   编草鞋,忆苦思甜。尽管队员们学习的是最简单的织草鞋方法,实际编起来也并不容易,状况百出。听教官说,要想编好一双鞋,起码得一天时间。这时大家才真切感受到,一针一线、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哪怕只是编草鞋,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持久的劳动。草鞋虽小,却承载着红军战士的血汗艰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此次社会实践让上科大学子受益匪浅。同学们走出“象牙塔”,体验江西赣州的风土人情,深入社会的肌理;在亲身实践中淬炼青春,增长见闻,深刻理解了“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