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在分别奔向五湖四海的同窗好友后,胡成涛选择背起行囊,踏上开往祖国西部的火车,他的目的地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南疆之心——阿拉尔市。这个出身平凡但立志不凡的青年,在上海科技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后,决心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祖国的基层建设,前往新疆从事基层公务员工作。
胡成涛,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届硕士毕业生,是首位通过专招生项目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工作的上科大毕业生。如今,他扎根于阿拉尔市玛滩镇党建工作办公室,在基层的沃土里默默耕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初心如磐,勇担时代使命
胡成涛出生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小县城。自小到大,来自家庭的关心和呵护构建起了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也造就了他开朗乐观、独立自信的性格品质。“父母一直教导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勇敢地去试一试,闯一闯,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逐渐在胡成涛的心中埋下了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种子。
在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后,胡成涛不忘初心,牢记组织培养,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作为学生会干部带领同学们获得了多项集体荣誉,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新冠疫情期间,他主动投身抗击疫情的队伍中,3个月累计服务100余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繁杂劳累的服务不仅没有让他退缩胆怯,反而为他之后选择服务西部,扎根基层埋下了伏笔。
作为一个充满希望、昂扬向上的新时代青年,胡成涛从不墨守成规,他富有激情,喜爱骑行、钓鱼。他常说,骑行时追风的自由,垂钓时安心的思考能帮助他认清内心的真我,明晰生命的追求。毕业后,胡成涛选择主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砥砺前行,铸就坚韧品质
真正来到新疆任职,胡成涛才慢慢体会到这里的“不易”。在培训课程尚未结束时,胡成涛便接到组织工作安排,前往市辖玛滩镇党建工作办公室提前开始工作。怀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一路从国道、省道到乡道,从柏油路、水泥路到石子路,到达玛滩镇报道后,他才发现这里的工作环境比预想的还要艰苦。虽然称之为镇,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小小的村落,距离最近的城市也要80公里。此外,突然的停水、停电、断网也给胡成涛增加了不少困难。为了按时完成写作、报表等工作任务,他常常未雨绸缪,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提前准备好各种材料以应对不时之需。艰苦的工作环境没有把他击垮,胡成涛始终铭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苦中作乐,不断磨砺意志,提升自我。
2024年下半年,阿拉尔市进入秋收秋种双冲刺阶段。既要抓紧时间完成棉花等作物的抢收,又要做好播种冬小麦的前期工作,采一块地,播一块地。秋季的新疆,气候干燥,烈日当头,胡成涛与结对连队职工一同在田间地头开展工作。虽然经常因为空气干燥鼻腔出血,接触杂草导致皮肤过敏,但他始终坚持与职工群众一起劳作。在尘土飞扬的棉花地进行生产检查时,胡成涛向每一个采棉机组成员介绍安全生产注意事项,按时检查机器运行情况。冬小麦播种期间,他逐一跟进平地、整地、耙地、播种进度,记录滴灌带铺设情况,按期推进秋收秋种工作稳步向前。
对于之后的工作,胡成涛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和初步的规划。来到新疆,就要有“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的思想准备,风沙大就戴口罩,太阳毒就戴帽子,早晚温差大就及时增减衣物。身为新入职的公务员,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对相关业务认识不够、把握不足,便主动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查缺补漏,学习党规党纪和相关法律知识,在多干多学多悟中查缺补漏,磨砺自身。
实践锤炼,书写青春华章
在成为基层公务员之前,胡成涛对于南疆知之甚少,也从没有接触过公职人员的工作。作为一个“理科男”,胡成涛在初期承接各项工作内容时,虽然有科室同事在旁指导,他依然感到前所未有的阻力,难以上手。但是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写作报表,胡成涛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求学期间养成的多看、多学、多问、多思的习惯帮助他开始逐渐适应工作内容和节奏。
2024年9月,胡成涛接到一项重要任务——负责“强国复兴有我”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全辖区共计数万人,分为数十个负责片区,如何确保每个片区都能高效完成主题教育,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他与同事们深入调研,结合实际情况,以现有负责片区为蓝本,进一步进行网格化细分,明确责任到人,逐级分管。同时简化组织架构,以线下宣讲、海报宣传、线上主题教育视频学习、优秀影视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教育,并要求各网格负责人对学习时间、地点、内容等进行留痕存档,形成学习教育总结,最终由工作组形成专题教育成果报告。胡成涛将此次专题教育视作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既能快速熟悉辖区整体情况,也能提升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此次专题教育,胡成涛负责辖区提前完成组织任务,并作为全市学习典范进行宣传。
扎根基层,诠释理想信念
南疆相比于北疆,条件更为艰苦,工作压力也更大。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需要随时准备好调配到其他工作中去。在阿拉尔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胡成涛应组织安排,负责仁和小区的创卫工作。他不怕苦、不怕脏,拿着比自己还高的竹扫帚,清扫公共区域的枯枝败叶和生活废物,和环卫人员一起转运垃圾。对于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外墙,他积极向相关部门反馈,及时排除危险。他深入调查了解片区的人员组成,主动帮助片区内空巢老人打扫房间,陪他们聊天解闷,尽力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受限于南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很多可以用机器代替的工作都必须靠人工完成,无论是疏通灌溉水渠、清理河道,还是修补暖气管道、回铺地砖,胡成涛从不退却。他任劳任怨,拿着铁锹、锄头冲在最前面进行清淤、填土工作。
在问及为什么明明有更多的选择还要远赴边疆“自找苦吃”时,胡成涛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来到南疆是我的选择,无论工作内容是什么,都是服务人民。”从上海到阿拉尔,胡成涛始终牢记上科大“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育人理念,努力克服饮食、生活、劳动上的重重困难,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服务群众。“我是上科大的毕业生,更是一名中共党员。趁年轻,我想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去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胡成涛用热血和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种子,用青春和奉献诠释着家国情怀。一个人只要知道想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胡成涛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