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成为连接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重要桥梁。上海科技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联合刘香成工作室,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文明纪实"项目,通过纪实拍摄,真实记录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该项目已获得中宣部对外推广局的积极关注与正式批复,将在项目成果展示、国际传播、文化推广等方面予以支持。
本次项目由上海科技大学联合纪实摄影大师、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首位华人得主、上科大创意与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刘香成及其工作室共同实施,项目旨在以影像叙事为媒介,全面展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地理风貌、政治经济面貌、建设成果与人文故事。上科大已组建专项团队,为项目的研究与拍摄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四十多年前,刘香成作为美国《时代》周刊和美联社的首席驻华摄影记者,见证了中国和平崛起之路,用镜头把中国故事传递给了全世界。四十年里,刘香成的身份几经转变,如今作为上科大特聘教授,他再次拿起相机,领衔“一带一路·文明纪实”专题项目,踏上新的创作征程,延续他见证中国故事的愿望。刘香成表示:“今天有逾1600家中国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建设。我们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人们,从工程师、专家到普通工人,从商人到企业家,记录下他们的肖像。”他认为,在未来几年,“一带一路”将是中国经济与人文交流的主要焦点,旨在打造一个从中国到欧洲的新经济共同体。
在亚马逊网站的关键词搜索中,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图书已超过5000册。刘香成认为,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全球对这一议题的高度关注,也揭示了市场对深入解读“一带一路”故事的迫切需求。因此,刘香成决定以他最擅长的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图片将人、景观、贸易、经济、基础设施、文化、科学、医学和艺术等复杂的叙述串联起来,形成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在乌兹别克撒马尔罕,刘香成正在堪景
2024年,在上科大团队的保障与支持下,刘香成带领项目组前往哈萨克斯坦阿克套(Aktau),拍摄了由中国中信环境技术公司与当地企业合作建设的油田治水(KBM)项目。阿克套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地处里海附近的沙漠地区,当地干旱缺水,采出来的油里却有很高的水分,若不妥善处理,水回注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为此,项目采用了世界先进的MEMSTAR美能UF技术,将油田采出水深度处理后,不仅极大程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帮助当地实现了油田采出水的再利用,促进当地经济与环保发展。
哈萨克斯坦阿克套的中信环保治水厂
该项目于2024年7月正式投入满负荷运营,是哈萨克斯坦首个完全采用国外技术和国外投资建设的水处理项目,也是中国技术与当地生产紧密结合的典范。刘香成用镜头捕捉了项目现场的工业化厂房、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在一线工作的场景,展现了中国企业在海外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努力。
在阿克套中信油田里的中哈技术人员
阿克套中信治水厂的管理人员
阿克套中信治水厂的技术人员
然而,在阿克套的拍摄过程并非一帆顺利。刘香成凌晨三点从北京出发,经阿拉木图转机,有一次途中因航班延误等待了十几个小时。抵达后,团队还需克服高温、干燥、风沙等恶劣环境,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他们一度需要寻找骆驼来完成拍摄任务。尽管如此,上科大团队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与协作精神,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刘香成在哈萨克斯坦的油田拍摄
从新疆一路向西,刘香成探访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孔子学院,记录下中国教师为当地学生教授汉语的场景。作为中国在海外设立的首批孔子学院之一,塔什干孔子学院不仅是汉语教学的重要基地,更成为中乌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教师们用热情与专业,为当地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在这里,刘香成还遇到了从中国来到中亚自主创业的年轻人,他们带着梦想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努力开拓事业……
撒马尔罕丝绸之路边的汉语老师
撒马尔罕孔子学院的学生在上汉语课
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对年轻兄妹从成都到中亚创业,他们正在自营的餐馆厨房里做菜
在新疆喀什的一场婚礼上,新郎正在跳舞
新疆塔县近阿富汗边境的丝绸之路,探险家奥莱尔·斯坦因曾经过此地
刘香成还用镜头记录下新疆瓦罕走廊(塔什库尔干县)、慕什塔格、卡湖、拜火教遗址、喀什市、阿克苏库车县、克孜尔千佛洞、印尼雅万高铁等多处“一带一路”沿线不断融合发展的人文景观和基础设施项目。今年4月他还计划赴伊朗进行拍摄。
关于“一带一路”,刘香成采访过许多人,阅读了大量资料,他在世界各地主持新闻分社时,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了一些基本了解,然而当他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在他看来,如此大规模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构建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作为摄影记者,刘香成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非常适合用图片来呈现。他表示:“我还没有看到系统性拍摄‘一带一路’的项目,这也是促使我想做这件事的原因。我希望从人文的角度,展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多样化,以及中国的技术、产品如何与当地的生产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立体化地呈现这一倡议的全球意义。”
本次项目完成后,上科大将进一步推进项目最终成果的落地与推广,包括出版以项目纪实摄影作品为主的中外文书籍,策划“一带一路”文明纪实专题展览,以及组织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等。通过这一创新路径,该项目不仅体现了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也探索了新的民心相通方式,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世界理解"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提供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