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探索数字赋能下的因材施教与创新性教学模式。作为创新型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始终探索科技与教育融合的方式。通过数智化引擎,不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智能、便捷且高效的教与学环境,为培育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注入数智动能。
2024年,上科大完成第一期多媒体教室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与云录播教室建设工作。改造后多媒体教室支持常规授课、互动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并实现自动化课程录制。通过与数字孪生校园系统的深度整合,实体教学空间与虚拟学习环境的融合度得到显著提升,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一系列建设成果不仅打造了智能化教学新生态,更通过虚实融合的方式突破物理空间限制,为师生提供了灵活多元的教学生态,有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持续探索教育创新的道路上,上科大从未止步。继2024年成功推出GenAI平台、2025年初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后,学校再度发力,推出了虚拟教学社区与资源中心(英文:E-Learning and Resource Center,简称“ELRC”),旨在构建虚与实融合的智慧教学环境,探索个性化教学新范式。ELRC平台汇聚全校课程数据,整合了课堂直播/录播资源、教学大纲、馆藏图书文献、开放图书文献、GitHub开放源码、软件工具等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教学资源服务。
在此基础上,平台借助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教学资源的智能处理中枢,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度解析与优化重构。自动化音视频转录与双语字幕生成、知识要点提取、智能语义检索与交互式问答引擎、资源热词云图等功能,为每位学习者构建起涵盖资源检索、内容理解和知识内化的智能辅助体系,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系统性提升和智能化演进。
平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教学赋能。在学校数智化基座之上,接入了包括DeepSeek、Qwen等本地化大模型服务,为教学活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教师可以快速创建课程智能助手,结合课程领域知识库,为学生提供24小时在线答疑服务,并且推荐相关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习效果。授课教师借助智能化的知识图谱构建工具,根据课程内容,构建课程/学科知识图谱,将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繁杂的知识点中找到清晰的学习路径。
ELRC平台启用以来,以其卓越的资源整合能力与智能化服务功能,成为教学创新的重要推动力。ELRC平台资源中心已汇聚7.2万条共60TB课程录播资源,集成7.8亿条馆藏图书文献和2千万条开放图书文献资源,构建了覆盖多学科的海量知识库。在校级精品课程“普通化学”中,授课教师通过平台整合优质课程资源、科研文献及化学数据库,开发了“普化智能助手”,为40多名学生提供课程答疑服务,展现出精准的学科答疑能力。在材料科学核心课程“高等材料学”中,其课程智能助手自2024年秋季上线以来,已服务超过100名研究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公式应用,并推荐丰富的学习资源。“生物医学影像高级应用A:功能神经影像学”课程智能助手,其知识库中超过1200个视频资源,通过视频切片和推送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知识答疑服务。
展望未来,上科大教学一体化服务体系将不断整合与优化教学支撑和教学管理平台,构建“教、学、评、测、管”五位一体的智慧教育体系,实现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师生提供智能化教学服务,探索个性化教学。同时,汇集更多校内外以及AIGC创生资源,不断拓展教学资源的深度与广度,对其进行深度加工、分析、检索,结合知识图谱,实现教学资源的精准推送,打造“随地可学、随时可用”的全方位教学资源服务生态。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教育教学垂直领域大模型,赋能教学活动,推进教育数字化,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