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扎根 向上成长 | 顾倩:到新疆“淬炼”别样成长

发布时间2025-07-17文章来源 青年报作者责任编辑管舜瑛

为什么选择向西而行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2025年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

顾倩

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西部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我们是满怀热忱的新青年。新青年与新天地的碰撞,必将迸发出绚烂的火花。我们也期待在西部实践这本最生动的教科书中,尽情学习,蜕变成长,汲取大地的智慧与力量。”顾倩,这名在东部地区出生成长的女孩,决定奔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迎接这场充满意义的西部之行。

作为一名生物学专业的博士生,顾倩在校园的学习日常与大多数理工科研究生一样,实验操作,数据分析,文献研读等。然而,在探索微观生命形态的同时,她常常思考,自己的研究能否真正服务于社会实际需求,所学如何才能用于脚下广袤的土地,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当看到西部计划的宣传标语,她找到了答案。

第一次了解西部计划她就被项目宣传语“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打动。随后聆听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经历分享,她对这个项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坚定了参与其中的决心。咨询团委老师后,她得知在读研究生也可以报名西部计划项目,在得到课题组导师的支持之后,她报名了西部计划。响应时代的召唤,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她看来,这正践行着上海科技大学“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育人理念,把个人职业发展融入国家社会的需求,将个人事业的涓涓细流汇入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洪流中。此次,她申报的是服务乡村建设专项,将在新疆从事矿产开发相关的工作。

“这可能与我在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大相径庭,需要更多交流沟通与统筹规划能力。这对我来说是个巨大挑战,毕竟从未有过相关工作经历,但也正因如此,我满心期待,这是对我能力和认知的补足,也希望以我在科研中积累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这份工作带来新的求解思路和空间,将所学运用于西部工作的实际问题与真实挑战中。”顾倩也会在脑海中设想未来的场景。

“起初,父母有些顾虑,独自去离家如此远的地方锻炼一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在充分沟通后,他们表示尊重、支持我的选择。”坦率地说,这名生长于江苏盐城,成长阶段都在东部沿海地区度过的姑娘对祖国广袤的西部了解并不多,之前作为指导老师助手与大学生实践团队去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社会调研,是她去过最西部的地方了。但那次社会实践让她感受到了西部与东部发展、文化、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巨大差异。此次能去新疆参与志愿服务,她有一种探索未知的兴奋和推开世界大门的好奇。现实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综合,更加实在,直面它们,是宝贵的淬炼与成长。

顾倩也相信,这段经历会重塑思维方式,磨砺意志品质,将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志愿者锤炼成更坚韧、更强大的新时代青年。“以更深邃的目光去观察,以更广阔的胸怀去理解,以最昂扬的斗志和最勇敢的心态,去拥抱充满变数与挑战的未来,保持一股永不言败的冲劲与韧劲,不惧挫折,不失自信,不舍寸功。”她想以此与此行所有的大学生共勉。



以下为顾倩在2025年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仪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青年志愿者伙伴们:

大家好!我是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顾倩,非常荣幸能够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在此发言。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西部计划志愿者,向西部计划上海项目办的老师们,以及所有支持我们踏上征程的家人、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同时,也衷心祝愿每一位志愿者伙伴,勇敢走出学术的象牙塔,奔赴祖国西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天地,开启一段意义非凡的人生旅程,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作为一名生物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在精密的仪器与浩瀚的文献中求索,研究细胞内基因蛋白的调控网络,解析病原感染的致病机制。然而,在探索微观生命形态的同时,我常常思考,生命的价值,除了在封闭的培养皿中呈现,是否还有更广阔的舞台。生物学究其根本是研究生命现象、服务生命的学科。如何让所学真正用于脚下广袤的土地,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当我看到西部计划的宣传标语——“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我找到了答案。当我们讨论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科技的同时,乡村振兴的火炬在传递,西部开发的浪潮在奔涌。我希望,我的所学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标本”,而能深深扎根于西部的土壤,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中,深情寄语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培养的博士生,我深感肩上有一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我选择响应时代的召唤,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正践行着上海科技大学“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育人理念,把个人职业发展融入国家社会的需求,将个人事业的涓涓细流汇入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洪流中。626日,母校举行了2025届毕业生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领域出征仪式,校党委书记李儒新院士嘱咐我们,以科技之能,当报国之志,发挥专长,学以致用,将我们在校园中积累的专业知识技能,创新思维以及铸就的坚韧品格,倾注于西部工作的实际问题与真实挑战中,用青春的智慧与汗水为西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校园里,我们基于学科内部逻辑和前沿提出问题,而在西部广袤的天地间上,蕴藏着无数源于实践,关乎民生的“真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更加复杂,更加综合,更加实在。直面它们,是极为宝贵的淬炼。我相信,这段经历会重塑我们的思维方式,磨砺意志品质,将我们锤炼成更坚韧、更强大的新时代青年。知易行难。在此,我愿与伙伴们共勉,做坚定的行动主义者!牢记服务宗旨,脚踏实地,善作善成,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把每一件事情做到细致、精致、极致。

西部环境相对艰苦,工作充满挑战:气候差异、语言障碍,从学习到工作的角色转换……这些都是需要克服的现实困难。因此,我号召全体西部计划志愿者们,以更深邃的眼光去观察,以更广阔的胸怀去理解,以最昂扬的斗志和最勇敢的心态,去拥抱充满变数与挑战的未来!保持一股永不言败的冲劲与韧劲,不惧挫折,不失自信,不舍寸功!

西部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我们是满怀热忱的新青年。我坚信,新青年与新天地的“碰撞”,必将迸发出绚烂的火花!让我们在西部实践这本最生动的教科书中,尽情学习,蜕变成长,汲取大地的智慧与力量。这段经历必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满怀期待,也做好了准备,去迎接这场充满意义的西部之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