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医工学院沈定刚课题组探索AI在乳腺癌诊断及新辅助疗效预测的应用潜力

发布时间2025-10-20文章来源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作者责任编辑刘玥

10月17日,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沈定刚课题组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标题为“Deep learning-based HER2 status assessment from multimodal breast cancer data predicts neoadjuvant therapy response”的研究论文,阐明了如何利用多模态乳腺癌影像数据及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可准确预测HER2状态及新辅助治疗反应的非侵入式智能诊断模型,有效克服了传统穿刺活检因肿瘤异质性导致的假阴性问题,为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新途径。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早期患者的治疗决策高度依赖HER2状态的准确评估。目前临床金标准穿刺活检能提供诊断依据,仍存在明显局限:具有侵入性,且由于肿瘤内部存在HER2异质性(即同一肿瘤内不同细胞HER2表达水平不同),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致使部分本应受益于靶向治疗的患者错失治疗良机。

 

基于多模态乳腺影像的HER2状态和新辅助疗效预测模型


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非侵入式方法——多模态对齐与预测模型(MAP)。MAP利用多模态影像(如乳腺钼靶、超声、磁共振),无需穿刺即可预测HER2状态。研究依托来自4个中心、6991例患者的大规模数据集进行训练与验证。结果显示,MAP的预测结果与术后病理一致性更高,且基于其预测的HER2状态所推断的新辅助治疗响应准确率,显著高于基于穿刺活检结果的预测。

这项研究突破了传统活检的局限,为乳腺癌HER2状态评估提供了一种更全面、无创且可靠的替代方案。通过深度学习整合多模态信息,不仅提升了诊断准确性,更真正实现了以临床疗效为终端的模型优化。这一方法有望在未来成为精准医疗的重要工具,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术前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上海科技大学沈定刚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李振辉主任,香港城市大学张沁榕教授,陈苇恩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上科大沈定刚课题组硕士毕业生、现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研究生张佳冬,上科大博士研究生李咏豪以及联影智能李哲人为共同第一作者,上海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上科大超算中心对本文提供了技术帮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5-01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