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学校概况
    • 活动
    • 公告
    • 科研进展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校务委员会
    • 校领导
    •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影像报刊
    • 联系我们
  • 院所设置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创业与管理学院
    • 创意与艺术学院
    • 人文科学研究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免疫化学研究所
    • iHuman研究所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材料器件中心
    • 大科学中心
    • SHINE项目
    • 2060研究院
    •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 终极能源中心
  • 师资队伍
  • 书院生活
  • 教学培养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成果转化
  • 国际合作
  • 党群园地
  • En
    • 中文
  • 招聘
  • 招生
  • 就业
  • 招标
  • 邮件
  • Egate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IT服务
  • 联系我们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祝贺!信息学院屠可伟团队获ACL 2023杰出论文奖
    近日,在加拿大举行的第61届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年会(ACL 2023)上,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屠可伟团队研究成果“Do PLMs Know and Understand Ontological Knowledge?”获得大会颁发的杰出论文奖(Outstanding Paper Award)。信息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吴蔚琪为第一作者,2021级博士研究生蒋承越为第二作者,阿里巴巴达摩院为合作单位,屠可伟教授为通讯作者。在这篇获奖论文中,研究人员探索了预训练语言模型(BERT、RoBERTa和ChatGPT)对本体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为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深入分析带来了新进展。在研究模型记忆本体知识能力的过程中,课题组测试了模型是否编码了以下知识:(1)实体的类型,(2)类和属性的层级关系,和(3)属性的领域和范围约束。为了更深入地探究模型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课题组考察了模型是否能够按照本体规则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并研究了推理前提知识的不同给定形式对推理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BERT和RoBERTa...
    2023-07-25
  • 物质学院高得伟课题组开发合成含季碳中心手性偕二硼酸酯新方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高得伟课题组首次解决了1,2-硼迁移过程中立体选择性调控的难题,为手性含季碳中心偕二硼酸酯的合成开辟了全新的途径,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化学领域代表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课题组还应邀参加了《欧洲有机化学》(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NextGenOrgChem”专栏,并发表系统总结有机硼化学领域的专题综述。有机硼化物在合成化学和药物化学中是一类重要的分子砌块,在分子的设计合成中往往引入硼酸酯等单元,作为反应的关键中间体。例如,重要的靶向性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Bortezomib和Lxazomib中,核心骨架就包含胺基硼酸或胺基硼酸酯单元(图1)。因此,设计和发展合成有机含硼化合物的高效方法,可方便快捷地获取重要的含硼砌块,为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等功能分子的合成提供重要的前体支持。图1. 代表性的有机含硼砌块和药物分子上海科技大...
    2023-07-24
  • 物质学院季泉江课题组开发新颖微型Cas12n基因编辑系统
    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上有重大应用潜力,当前广泛使用的Cas9和Cas12a基因编辑系统存在分子量大、递送困难、编辑位点有限、易于脱靶等缺陷,且这些基因编辑系统的底层专利目前都归属于欧美国家。自然界中存在着种类丰富的CRISPR-Cas系统,但其中被挖掘和表征的只是冰山一角。研究和开发具有独特性质的新颖CRISPR-Cas编辑系统,对于推测CRISPR-Cas的演化机制、丰富CRISPR-Cas基因编辑工具库、推动CRISPR-Cas的应用和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季泉江课题组成功开发了一类能在细菌和人类细胞中进行高效基因组编辑的新颖微型CRISPR-Cas12n系统,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Cell子刊Molecular Cell。CRISPR-Cas12n是一类V-U4型CRISPR-Cas系统,与V型CRISPR系统的祖先——转座相关核酸酶TnpB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可能是TnpB演化为其它V型Cas核酸酶的最早进化中间体(图1)。目...
    2023-07-21
  • 免化所Roger Kornberg/张贺桥团队报道I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
    2023年7月17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特聘教授Roger Kornberg/Co PI副研究员张贺桥研究团队(结构生物化学课题组)在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lass I histone deacetylase complex: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correlate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真核生物I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Clr6-HDAC复合物3.2 Å冷冻电镜结构。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小体(nucleosome)。核小体由147 bp DNA缠绕于组蛋白八聚体(由H2A、H2B、H3和H4组成)上约1.75圈形成,组蛋白H3和H4氨基端尾巴会发生包括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磷酸化等在内的多种修饰。这些表观遗传修饰通常是可逆的,如组蛋白H3和H4氨基端特定赖氨酸位点的乙酰化修饰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完成,而细胞核内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则可以将这些乙酰化修饰去除。真核生物乙酰化水平受到精密调控,乙...
    2023-07-21
  • 生命学院许文青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Wnt 信号通路核内重要药物靶点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许文青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CL9-Pygo and LDB-SSBP complexes in assembling the Wnt enhanceosom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Wnt调控的细胞核内转录复合物的组装及Pygo-LDB1-SSBP三元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为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癌症中的超激活提供潜在治疗靶点。编码Wnt信号通路核心成分基因的突变是人类多种癌症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事件之一,例如导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过度激活的APC肿瘤抑制因子突变是约80%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键驱动因子。虽然已有大量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对癌症的发展和癌症治疗耐药起关键作用,但由于在APC和β-catenin信号转导下游分子上尚未发现适合药物分子结合的口袋,目前仍没有被批准用于相关癌症临床治疗的Wnt信号通路抑制剂成...
    2023-07-14
  • 生命学院王皞鹏与合作者发表静电作用调控CAR-T细胞治疗的综述论文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王皞鹏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琛琦研究员联合在《免疫学评论》(Immunological Reviews)在线发表了题为“Charging CAR by Electrostatic Power”的综述,总结了静电相互作用在天然免疫受体以及人工合成免疫受体的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提出了基于电荷的相互作用来设计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的策略。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免疫细胞疗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该疗法中使用的CAR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原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和激活T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虽然CAR-T疗法在血液瘤治疗中已展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目前的CAR设计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CAR受体的信号缺乏完善的调控机制,其过强或过弱的信号会导致CAR-T细胞过早耗竭或增殖能力受损。一些天然的免疫受体如T细胞受体(TCR)的信号传递则兼具高灵敏度和高效率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传递信号。已有研究指出,许...
    2023-07-14
  • 信息学院叶朝锋组提出电磁-光同步成像融合检测方法
    在工业结构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材料缺陷和损伤,影响结构的安全可靠性,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安全危害。现有单个检测技术的信号模态单一,难以兼顾表面微小缺陷和埋藏缺陷的检测需求,多模态融合检测则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检测技术的优势,实现更准确全面的检测与评估。近日信息学院智能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叶朝锋课题组提出的电磁-光同步融合成像检测方法,可提高关键工业结构缺陷检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研究成果以“Synchronous Imaging and Multimodal Fusion of Optical and Electromagnetic Measurements for Overlapping Defects Inspection”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研究人员结合光学和电磁检测的优点,通过集成高分辨率磁场成像阵列传感器、光学相机和位移传感器,设计了电磁-光多传感器成像检测系统,可同步获取电磁和光学图像。同时还提出了一套多模态图像融合方法:通过分...
    2023-07-11
  • 物质学院杨晓瑜课题组在手性氮杂螺烯不对称合成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杨晓瑜课题组在手性氮杂螺烯不对称合成领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 (Angewandte Chemie)上在线发表。螺烯是一类由多个芳环邻位稠和而成的多环芳香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螺旋手性以及刚性的π-共轭多环芳烃结构,手性螺烯在不对称催化、手性材料科学以及分子机器等众多领域中均有着广泛应用。相较于过渡金属催化,不对称有机小分子催化在绿色环保、官能团兼容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且催化不对称多组分反应可快速、多样化地合成具有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手性化合物,但目前发展的催化对映选择性合成手性螺烯的方法仍受限于单分子及双分子反应,催化不对称多组分反应在螺烯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基于对具有非传统手性元素分子的不对称催化合成兴趣,杨晓瑜课题组近期利用手性磷酸催化下的三组分连续Povarov环化和氧化芳构化过程,以优异的对映选择性实现了一系列含有吡啶氮杂螺烯的不对称合...
    2023-07-10
  • 信息学院傅旻帆课题组在无线充电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进步推动无线充电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得到应用和普及。近日,信息学院智慧电气科学中心(CiPES)傅旻帆课题组针对无线充电系统的研究取得系列进展,分别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低辐射表现的集成式接收器以及具有清晰物理含义的低阶小信号模型,相关成果在电路与系统领域重要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上在线发表。一.低辐射集成式无线充电系统接收器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电能传输过程中可实现物理隔离,使设备的充电更安全便捷。在实际系统中,接收器通常比发射器更加注重线圈的尺寸与辐射的场强,因此,探索低辐射集成式接收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现有的集成方案主要关注线圈与补偿电容的集成,导致接收器结构复杂、实际加工难度大、且缺乏对电磁场辐射的考虑。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兼容经典接收线圈结构的新型集成方案,可显著降低电场辐射,并有效适用于高压小电流应用场景。该成果以“A Simple Integrated and Low-...
    2023-07-10
  • 信息学院邹毅课题组在光子芯片集成度提升上取得进展
    光子芯片是后摩尔时代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光通信、光传感和光计算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波导阵列是光子芯片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集成光子系统中占用面积最大的元件。密集波导阵列既可以实现波导元件的高密度集成,显著降低片上占用面积和成本,同时也可提高诸如相控阵和空分复用等器件的性能。但是,由于光子的隧穿效应,相邻波导间的光信号并不能被完全隔离,形成了波导间信号的串扰,并且这种串扰会随着波导距离的减小而急剧增大,极大地限制了片上集成度的提高,是光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难题。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邹毅课题组基于人工规范场(Artificial Gauge Field,AGF)理论,提出了一种片上半波长芯间距、低串扰、大带宽的密集波导阵列设计方案。相关成果以题为“Artificial gauge field enabled low-crosstalk, broadband, half-wavelength pitched waveguide arrays”在国际光学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上发表。研究人员通...
    2023-07-05
  • 生命学院林照博课题组与合作团队揭示输卵管妊娠破裂病理特点及分子机制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林照博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张健团队合作于Cell Reports在线发表题为“Modeling human ectopic pregnancies with trophoblast and vascular organoid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两种类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绒毛及绒毛内血管的病理特点。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种植及发育,其中98%发生于输卵管(即输卵管异位妊娠),是早期妊娠中导致产妇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占所有妊娠相关死亡的4-10%。输卵管异位妊娠根据其妊娠结局主要分为流产型输卵管妊娠(AEP)及破裂型输卵管妊娠(REP)。AEP患者通常具有hCG水平低且呈下降趋势、出血少、自然转归较好等特征。而REP患者则表现为hCG水平持续升高、突然腹痛,以及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目前造成AEP及REP不同病征及结果的机制仍属未知。研究人员通过组织切片染色、组织透明技术、以及单细胞测序等方法,发现与...
    2023-06-29
  • 原子层沉积薄膜技术助力锂电池正极材料开发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全球加速迈入电动车时代。以锂电池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车的心脏,是实现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能源载体。到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全球总产量预计将超过1000 GWh,年增长率为67%。如何研发效率更高、稳定性更强的电池材料,是赋能动力电池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课题。锂离子电池中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石墨~372 mAh/g)远高于常用的正极材料(钴酸锂~140 mAh/g,磷酸铁锂~170mAh/g),电池的能量密度严重依赖于所使用的正极材料,因此开发稳定且具有高比容量的正极材料一直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重点。层状正极材料由于其较高(>200 mAh/g)的比容量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谢琎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原子层沉积技术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合成、储存、电化学循环中的应用。该技术主要依赖于化学前驱体在物体表面上发生的半反应,使得原子层可以如同乐高积木一样层层搭建形成致密薄...
    2023-06-28
  • 信息学院王雄课题组在基于超声的经颅脑卒中检测领域发表最新成果
    由于人体骨组织和软组织的声学特性差异较大,传统的超声成像技术难以用于脑部疾病的诊断。微波诱导热声成像(MITAT)作为一种基于微波激励和超声成像的新型生物医学成像技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基于热声成像的经颅脑卒中检测中,颅脑环境的声学异质性是一大难题。现有的热声成像算法大多假设整个成像环境的声学性质都是均匀的,然而颅骨的声速和密度远大于脑组织并具有较高的声衰减系数,这会引起热声信号的衰减、强反射、以及相位失真,使传统成像算法无法进行经颅脑成像或脑疾病检测。但即便如此,在热声成像技术中超声信号只需穿透颅骨一次,相比传统超声成像技术声波须穿透颅骨两次具有很大优势。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王雄团队采用深度学习技术解决经颅热声成像场景下颅脑组织声学异质性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名为“ResAttU-Net”的多层神经网络,以传统重建算法DAS算法重建生成的初步图像作为输入数据,利用仿真技术建立大量脑卒中检...
    2023-06-28
  • 信息学院刘宇课题组提出新型电力系统故障定位系列新方法
    输电线路作为电能输送的重要通道,可以高效低损耗将清洁电能输送至需求地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当前,输电线路系统日益复杂,比如线路长度方面,已出现多条上千公里的超长输电线路;线路拓扑方面,包括交直流耦合输电线路、共享输电走廊的多回输电线路、电缆架空线混合的非均匀输电线路、多受/送端的多端输电线路等。在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的背景下,我校信息学院智慧电气科学中心(CiPES)刘宇课题组聚焦长距离线路、复杂拓扑交直流输电线路,开展了线路建模、故障定位问题的研究工作。近日,相关科研成果在电力系统保护领域国际期刊Electric Power System Research上发表。长距离输电线路高精度时域建模与直流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新方法针对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分布参数特性,现有方案常采用贝瑞龙模型进行描述。传统贝瑞龙模型将输电线的电阻建模为两个集中参数电阻放置于电路两端,忽略了电阻的分布参数特性,增加了线路建模与故障定位误...
    2023-06-25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893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0/64 跳转到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中路393号 201210(浦东校区)

上海市徐汇区岳阳路319号8号楼 200031(岳阳路校区)

Copyright © 上海科技大学 版权所有沪ICP备13001436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855号

  • 附属学校
  • 附属幼儿园
    官方微信
En 中文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校务委员会
    • 校领导
    •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影像报刊
    • 联系我们
  • 院所设置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创业与管理学院
    • 创意与艺术学院
    • 人文科学研究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免疫化学研究所
    • iHuman研究所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材料器件中心
    • 大科学中心
    • SHINE项目
    • 2060研究院
    •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 终极能源中心
  • 师资队伍
  • 书院生活
  • 教学培养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成果转化
  • 国际合作
  • 党群园地
  • 招聘
  • 招生
  • 就业
  • 招标
  • 邮件
  • Egate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IT服务
  • 联系我们
  • 附属幼儿园
  • 附属学校

© 2017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