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学校概况
    • 活动
    • 公告
    • 科研进展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校务委员会
    • 校领导
    •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影像报刊
    • 联系我们
  • 院所设置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创业与管理学院
    • 创意与艺术学院
    • 人文科学研究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免疫化学研究所
    • iHuman研究所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材料器件中心
    • 大科学中心
    • SHINE项目
    • 2060研究院
    •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 终极能源中心
  • 师资队伍
  • 书院生活
  • 教学培养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成果转化
  • 国际合作
  • 党群园地
  • En
    • 中文
  • 招聘
  • 招生
  • 就业
  • 招标
  • 邮件
  • Egate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IT服务
  • 联系我们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物质学院杨晓瑜课题组在立体发散性不对称催化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杨晓瑜课题组在立体发散性不对称催化领域取得进展,相关工作以Chiral phosphoric acid-catalyzed stereodivergent synthesis of trisubstituted allenes and computational mechanistic studies为题,于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含有多个手性中心的手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具有生理活性的小分子以及天然产物之中,而这些手性分子的绝对构型和相对构型都对它们的生理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立体发散性不对称催化即是利用不对称催化实现多手性中心分子多个(甚至全部)非对映异构体的集合式不对称合成,为对该类分子进一步的立体结构-活性研究提供有效手段。近十年来,立体发散性不对称催化领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众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被开发出来。但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局限于传统的点手性立体发散性合成,而基于轴手性立体发散性不对称催化合成则鲜有报道。杨晓瑜课题组近期研究以手性Brønste...
    2020-11-11
  • 数学所陈秀雄教授在微分几何学领域中取得重大突破
    上海科技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创始所长陈秀雄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兵教授在微分几何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证明了“哈密尔顿-田猜想”和“偏零阶估计猜想”这两个国际数学界20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日前,这一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数学期刊《微分几何学杂志》(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论文篇幅超过120页,从写作到发表历时11年。  陈秀雄教授       陶冬青摄微分几何学起源于17世纪,主要用微积分方法研究空间的几何性质,对物理学、天文学、工程学等产生巨大推动作用。“里奇流”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描述空间演化的微分几何学研究工具。陈秀雄与王兵团队长期研究微分几何中“里奇流”的收敛性。他们在这项工作中所引进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将在几何和分析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上,自从他们文章的预印本公开以来,已经出现数个重要的后续工作。该期刊的匿名评审员认为,“文章的结果是极其杰出的,是该领...
    2020-11-09
  • 生命学院何水金课题组在人源大脑类器官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大脑的神经元从出生后几乎就没有再生能力,因此临床上对于因神经元缺失和连接受损导致的相关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综合征和阿尔治海默症等缺少有效治疗措施。神经干细胞的脑移植,替换丢失神经元或重构受损神经连接是潜在的治疗方式之一。近日,我校生命学院何水金课题组与南京医科大学刘妍课题组合作,首次报道了移植的微型人源大脑类器官(small human cerebral organoids)在小鼠的前额叶皮质内侧区(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不仅可与宿主大脑建立远距离的长投射连接,并增强了小鼠的恐惧记忆能力。该研究扩展了微型类脑器官的潜在治疗价值,也为理解类器官参与宿主大脑建立神经网络连接提供新的依据。该研究以Human cerebral organoids establish subcortical projections in the mouse brain after transplantation(人脑类器官移植后在小鼠大脑建立皮质下投射)为题,在线发表于知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分子精神病学》)。神经干...
    2020-11-06
  • 物质学院郭艳峰课题组在金属磷化合物拓扑超导探索方向取得研究进展
    近日,我校物质学院郭艳峰课题组在利用大腔体压机制备金属磷化物超导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郭艳峰课题组利用高压制备手段,克服了常压高温制备遇到的磷蒸汽压高的困难,成功制备了超导富磷化合物Nb2P5单晶。该成果展示了高温高压技术对设计、制备超导新材料的独特优势。该研究成果于10月27日以High-Pressure Crystal Growth, 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 and Electronic Band Structure of Nb2P5为题,在美国化学会权威杂志Chemistry of Materials在线发表。 拓扑超导是近年来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其边界上有满足非阿贝尔统计的马约拉纳零能模,若能对它进行操控则有望实现可容错的拓扑量子计算。在具有非平庸拓扑态的超导材料中,拓扑和超导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实现自旋-动量锁定的表面态,形成容纳马约拉纳零能模的固体环境,因此该类材料被认为是拓扑超导候选材料。在拓扑材料中诱导超导电性或在超导材料种探索非平庸拓扑能带结构是目前发现该类...
    2020-11-05
  • 物质学院于奕课题组在碱金属的室温原子结构研究中取得突破
    我校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于奕课题组在碱金属的室温原子结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工作以Unravelling the room-temperature atomic structure and growth kinetics of lithium metal为题,于10月23日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并被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评选为编辑亮点(Editors’Highlights)推荐论文。文章发表后迅速得到关注,《自然》(Nature)于10月29日发表了题为How to make violently reactive metals and watch them grow的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评论文章,对于奕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给予积极评价。碱金属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电池等领域。众所周知,碱金属具有极其活泼的化学特性,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发生反应,在室温空气环境下不能稳定存在。这一特性给碱金属的本征结构及其基本性质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想要观察碱金属的微观结构,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把碱金属转...
    2020-11-03
  • 物质学院陈刚课题组研制出高效率和稳定性的二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近日,我校物质学院陈刚课题组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与机理探究方面再次取得重要成果。他们研发了一种新型甲脒(FA)基二维钙钛矿材料,并获得了业界迄今为止效率最高、稳定性最好的二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目前,该成果以Highly thermostable and efficient formamidinium-based low-dimensional perovskite solar cells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作为一种新兴的光伏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迅速提升,但其环境稳定性差的缺点是制约其进一步产业化应用的主要阻碍。研究表明,通过引入长链有机阳离子形成二维钙钛矿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环境稳定性。目前,大多数二维钙钛矿都属于Ruddlesden-Popper(RP)类型,并且含有热不稳定的甲胺分子(MA),这导致了器件的光伏效率低和稳定性差。陈刚课题组研发了一种新型的不含MA的二维Dion-Jacobson相(DJ)钙钛矿结构,其通式为(PD...
    2020-11-03
  • 免化所饶子和/张兵研究团队揭示分枝杆菌海藻糖跨膜转运的分子机制
    10月30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抗结核结构研究中心饶子和/张兵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 发表了题为 Structural basis of trehalose recycling by the ABC transporter LpqY-SugABC 的研究成果。该工作借助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电镜平台,运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分枝杆菌中特异性海藻糖摄取机器LpqY-SugABC处于四种不同转运状态的高分辨率三维空间结构,揭示了海藻糖跨膜转运进入胞内的精确分子机制。这项研究为理解革兰氏阳性菌中ABC 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的工作机理和海藻糖类抗结核药物的研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结核病是由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 (简称结核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致命性疾病,每年造成数百万人的死亡,是单一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目前,全球仍有约1/4的人口被结核杆菌感染,但治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均为上世纪40-60年代开发,使用已长达半个多世纪。近年来,由于艾滋病与结核病的交叉感染以及药物的不合理...
    2020-11-02
  • 培育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信息学院视觉与数据智能中心发布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视觉与数据智能中心多项研究成果在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多媒体领域顶级会议上发布,包括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ECCV)2020论文 4篇、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ACM MM)论文 2篇。ECCV 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三大顶级会议(ECCV、ICCV和CVPR)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也是全球计算机视觉前沿研究的风向标。 ACM MM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国际会议。何旭明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原型的语义分割小样本学习框架。语义分割是现代计算机视觉中的一项核心任务,在如自动驾驶、医学图像理解等方面都有许多实际运用,但是目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研究方法还是存在很多局限。何旭明课题组以小样本学习策略入手,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局限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极大超越了state-of-the art,在Pascal数据集的1-shot和5-shot的设置下分别有3.32%和3.30%的提升,在COCO数据集上分别是7.84%和15.48%的...
    2020-10-28
  • 信息学院宋富课题组在密码程序侧信道高阶安全性验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侧信道攻击能够利用成本较低的设备高效破解包括AES、DES、RSA等在内的大部分密码程序,对密码设备安全性造成重大威胁。以随机掩码为代表的抗侧信道攻击方案被广泛采用,但密码学家设计开发的随机掩码密码程序仍然存在侧信道漏洞。因此,如何证明密码程序的侧信道安全性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为积极响应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我校信息学院宋富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密码程序侧信道高阶安全性验证方面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陆续发表在ACM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Methodology(ACM TOSEM)和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IEEE TSE)。ACM TOSEM和IEEE TSE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权威、最高水平的软件工程领域两大顶级期刊,也是中国计算机协会(CCF)推荐 A类期刊。ACM TOSEM近三年(2017年-2019年)平均每年接收文章20余篇,以中国内地为第一单位的论文平均每年仅有3篇,录用率极低。IEEE TSE具有6.112...
    2020-10-26
  • 物质学院李涛课题组在工业气体分离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校物质学院李涛课题组在混合机制气体分离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近日,该研究成果以Enhancing the Gas Separation Selectivity of Mixed-Matrix Membranes Using a Dual-Interfacial Engineering Approach为题,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气体分离是一个基本的工业过程,占世界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但是,现代工业中广泛采用的精馏分离法能耗高,能源利用率很低。仅乙烯/乙烷这一气体对的分离就消耗了世界能源总量的0.3%。在新兴的分离技术中,膜分离是一种非热驱动的分离技术,理论上能极大降低分离过程的能耗。因此膜分离技术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最具前景的新型分离技术之一。而实现这一技术的关键在于开发具有更高渗透性和选择性的新型膜材料。由于目前尚没有可以满足工业需求的膜材料,这一材料的发展对于膜分离技术的实现尤为重要。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向传统的高分子气体分离膜基质中...
    2020-10-22
  • 物质学院陈宇林-柳仲楷课题组在新型拓扑超导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物质学院陈宇林-柳仲楷课题组与合作者在新型拓扑超导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准一维超导材料TaSe3中成功观测到拓扑表面态,证明该材料具有非平庸拓扑性质,从而为拓扑超导研究提供了全新实验平台。该成果于10月8日以Observation of topological electronic structure in quasi-1D superconductor TaSe3为题,在国际顶尖期刊Cell 旗下Matter上在线发表。近年来,拓扑量子材料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根据电子结构的不同拓扑性质,我们可以划分出一系列拓扑非平庸的材料,以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绝缘体为例,它在材料内部保持绝缘的同时,会在边界上产生稳定手性无耗散电子“高速公路”,因而在自旋电子学,未来低功耗电子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而另一类重要的拓扑材料,拓扑超导体,其电子能够形成为独特的马约拉纳费米子/零能模。这种特殊的准粒子在特定情况下能够满足非阿贝尔统计(简而言之,即多个连续操作的结果取决于操作的顺序...
    2020-10-20
  • 数学科学研究所在世界顶级数学期刊发表重要成果
    朗兰兹纲领是现代数学中最大的研究计划。近日,上海科技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Daniel Skodlerack与合作者解决了朗兰兹纲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成果发表于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数学新进展)。该期刊与Annals of Mathematics (数学年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美国数学会杂志)和 Acta Mathematica(数学学报)并称世界四大顶级数学期刊。朗兰兹纲领是数学中的一个大统一理论,是一个由影响深远的众多猜想构成的网络,启示着数论和表示论这两个看似迥异的领域之间的深层联系。朗兰兹纲领在过去半个世纪内吸引了一批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其中包括数位菲尔兹奖得主。朗兰兹纲领所昭示的数论和表示论之间的联系影响至深,已被用来解决数论中的世纪难题,譬如Wiles-Taylor对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费马大定理证明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局部朗兰兹猜想有关,它描述了某种有限维伽罗瓦表示,即朗兰兹参数,与某些不可约复表示的包...
    2020-10-16
  • 物质学院宁志军课题组开发高效工况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专项的支持下,我校物质学院宁志军课题组在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离子交换的方法,在杂化钙钛矿晶粒表面形成无机CsPbI3富集的准无机纳米壳层结构,使无甲胺钙钛矿反式结构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达到20.7%,连续最大功率点运行1000小时后仍保留原始效率的95%。该成果以Cs0.15FA0.85PbI3/CsxFA1-xPbI3 Core/Shell Heterostructure for Highly Stable and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为题,在Cell出版社旗下子刊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上发表。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便捷的制造工艺和低成本等特点,有望进一步推进光伏领域的发展。但是这种钙钛矿材料对水氧敏感,在持续光照或加热的条件下很容易发生降解,尤其是在工况状态电场的存在下会加速钙钛矿的解离,这也是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商业化应用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钙钛矿中的有机离子在工作状态下容易...
    2020-10-15
  • 生命学院吕鹏飞课题组揭示上皮细胞集体迁移机制
    我校生命学院吕鹏飞课题组最新研究发现乳腺上皮的集体迁移是一个独特且多阶段的过程,与以前所报导的细胞集体迁移不同,它采用了新的机制来决定集体迁移的方向和驱动集体迁移。10月13日,相关成果以Asymmetric stratification-induced polarity loss and coordinated individual cell movements drive directional migration of vertebrate epithelium为题,在学术期刊《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在线发表。细胞集体迁移是指一群细胞通过细胞-细胞交流、细胞-细胞外环境相互作用而协同运动的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细胞集体迁移是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但是其发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理,目前还知之甚少。迁移是细胞生命活动中和增殖、凋亡、功能分化一样极为重要的基本行为。例如免疫细胞就通过迁移去发现、捕获、吞噬和消灭进入体内的病原体,以保证生命个体的健康。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科学家现在对像免疫细胞等单个的细胞迁移行为理解较...
    2020-10-13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895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46/64 跳转到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中路393号 201210(浦东校区)

上海市徐汇区岳阳路319号8号楼 200031(岳阳路校区)

Copyright © 上海科技大学 版权所有沪ICP备13001436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855号

  • 附属学校
  • 附属幼儿园
    官方微信
En 中文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校务委员会
    • 校领导
    •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影像报刊
    • 联系我们
  • 院所设置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创业与管理学院
    • 创意与艺术学院
    • 人文科学研究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免疫化学研究所
    • iHuman研究所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材料器件中心
    • 大科学中心
    • SHINE项目
    • 2060研究院
    •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 终极能源中心
  • 师资队伍
  • 书院生活
  • 教学培养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成果转化
  • 国际合作
  • 党群园地
  • 招聘
  • 招生
  • 就业
  • 招标
  • 邮件
  • Egate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IT服务
  • 联系我们
  • 附属幼儿园
  • 附属学校

© 2017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