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学校概况
    • 活动
    • 公告
    • 科研进展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校务委员会
    • 校领导
    •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影像报刊
    • 联系我们
  • 院所设置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创业与管理学院
    • 创意与艺术学院
    • 人文科学研究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免疫化学研究所
    • iHuman研究所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材料器件中心
    • 大科学中心
    • SHINE项目
    • 2060研究院
    •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 终极能源中心
  • 师资队伍
  • 书院生活
  • 教学培养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成果转化
  • 国际合作
  • 党群园地
  • En
    • 中文
  • 招聘
  • 招生
  • 就业
  • 招标
  • 邮件
  • Egate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IT服务
  • 联系我们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生命学院洪诗雅课题组揭示NRF1介导的线粒体蛋白稳态调控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变化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洪诗雅(Tiffany Horng)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Macrophage NRF1 promotes mitochondrial protein turnover via the 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 to limit mitochondrial stress and inflamma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由NRF1介导的线粒体蛋白稳态调控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变化,有望成为治疗败血症的潜在靶点。 炎症是一把双刃剑,在清除介导病原体、发挥宿主防御功能的同时也会导致炎症因子风暴和组织损伤的发生。因此,炎症反应的动态调控至关重要。在病原体感染的初期,免疫细胞中炎症反应被诱导,之后将逐渐受到抑制。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反应中的关键细胞,在机体感染病原体期间协调炎症水平。当巨噬细胞的动态炎症反应发生紊乱时,可能会导致败血症患者死亡。然而,目前相关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首次提出,动态的线粒体蛋白代谢可调控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动态变化...
    2024-10-11
  • 生命学院李磊课题组发现HDAC6具有乳酰基转移酶的新功能
    9月27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李磊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Metabolic regulation of cytoskeleton functions by HDAC6-catalyzed α-tubulin lactyla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6作为一种乳酰基转移酶,催化细胞骨架蛋白的乳酰化修饰,并调控细胞骨架的功能。蛋白质乳酰化修饰是2019年在组蛋白上发现的一种新的翻译后修饰,广泛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多种蛋白质中,可以调节染色质的基因转录,并受到细胞代谢水平的调控。最近有研究发现,乙酰基转移酶P300、TIP60以及丙氨酰tRNA合酶AARS可能作为乳酰基转移酶调控蛋白质乳酰化修饰,但细胞中蛋白质的乳酰化是否存在其他的调控方式仍不清楚。本研究揭示了蛋白质乳酰化修饰新的调控方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6在细胞中表现出乳酰基转移酶活性,催化α-微管蛋白发生乳酰化修饰。研究通过在细胞中分别敲除HDAC6和乙酰基转移酶MEC-17...
    2024-10-08
  • 物质学院刘伟民课题组在单层MoS₂的时间/空间载流子动力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期,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刘伟民课题组通过瞬态吸收显微镜技术,对单层MoS2中的热载流子空间非均匀热声子瓶颈效应及其对载流子输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近年来在纳米电子学、光电子学和能源存储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单层MoS2,由于其具有直接带隙半导体特性,被认为是下一代电子和光电器件的理想材料,理解该材料中载流子的传输特性,对于提升器件性能和开发新功能颇为关键。刘伟民课题组利用瞬态吸收显微镜对室温下单层MoS2的载流子扩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动力学起初呈现热载流子的超快扩散,随后出现反常的负扩散现象,并最终演变为缓慢的带边激子扩散。研究团队通过实验证明,这种反常的负扩散过程是由于泵浦激光光强高斯分布引起激发区域的热声子瓶颈效应的非均匀分布所致,随着激光...
    2024-09-26
  • 人文科学研究院近期学术进展
    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于2019年6月成立,旨在成为一个与学校整体发展定位相一致的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学研究单位,建成上科大文科教学与科研的平台基地。人文院侧重跨学科、跨国别、贯穿古今中外的综合研究,近期取得多项学术进展。 哲学、科学哲学领域张汝伦专著《<中庸>研究》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书目近日,2023-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公布。人文院院长张汝伦教授专著《<中庸>研究》入选推荐书目名单,将由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彭蓓与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译为德文,并通过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在海外出版。该书是张汝伦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2023年5月出版以来广受学界关注与好评。作者力图从经典文本的解释中探讨中国哲学的特质和可能。在解构和颠覆由现代性思维传统造成的种种成见之后,它将打开新的哲学视域与前景。《<中庸>研究》出版不久即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
    2024-09-25
  • 物质学院拓扑物理实验室张石磊课题组在磁斯格明子晶格动力学的实验观测上取得进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拓扑物理实验室张石磊课题组利用时间分辨X光磁散射技术观测到了磁斯格明子晶格动力学的“隐藏”转动模式,提出了手性晶格矩的理论模型,为磁斯格明子的微观动力学和对其有效的调控手段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发表于学术期刊Nano Letters。磁斯格明子是一种涡旋磁结构,具有拓扑稳定性。由于其尺寸小、能耗低等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磁存储器的优秀载体。对磁斯格明子在外界激励下的动力学研究是实现斯格明子器件的关键,也是拓扑磁学的主攻方向之一。目前的斯格明子动力学主要基于“单粒子模型”,即单个的、孤立的斯格明子如何在等效外力下集体运动。但在特定材料中,斯格明子之间复杂的吸引和排斥势能使其以晶格的形式存在。从对称性角度来看,凝聚态的磁斯格明子应被视为一个与孤立态的磁斯格明子截然不同的物态,类似于固相与液相的区别。代表着连续旋转对称性破缺的斯格明子晶格的形成意味着体系将表现出明显的刚性,...
    2024-09-23
  • 生命学院张翼锋组与合作者发现烟酰胺单核磷酸在骨折修复中的作用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翼锋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允课题组合作,在学术期刊《治疗诊断学》(Theranostics)发表了题为“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enhances fracture healing by promoting skeletal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的文章,该研究发现烟酰胺单核磷酸(NMN)可以在损伤早期通过促进骨折骨痂部位干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图1.骨折愈合初期骨骼干细胞的增殖受NAD调控并影响软骨痂的形成及最终愈合骨折后断端的骨再生是一个以软骨内成骨为主导的复杂过程,临床上,软骨痂体积的大小是评估骨折早期愈合及断端最终修复进程的重要指标。软骨痂的形成源于骨损伤初期异质性骨骼干细胞的增殖和向软骨细胞的分化,而不利因素如衰老、吸烟和糖尿病等会阻碍骨损伤干细胞的扩增,进而阻碍软骨痂的形成,最终增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率。骨骼干细胞的活性对骨损伤的愈合至关重要。NMN是NAD(烟酰胺腺嘌...
    2024-09-23
  • 数学所岳海天教授解决悬而未决近三十年的数学难题
    上海科技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岳海天教授与合作者最近的两项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数学年鉴》(Annals of Mathematics) 和《数学新进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相继彻底解决了色散方程领域悬而未决近三十年的两个难题:二维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和三维三阶非线性波方程下的吉布斯测度不变性问题。色散偏微分方程是偏微分方程领域中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上世纪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菲尔兹奖获得者J. Bourgain、美国科学院院士 J. L. Lebowitz 及其合作者们开启了用概率方法研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统计力学性质的先河。由于其丰富的物理和数学内涵,非线性薛定谔和波方程下的不变吉布斯测度 (invariant Gibbs measure) 的研究成为了色散方程领域最前沿热点一个方向。继90年代J. Bourgain 解决了一维和二维的三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以及二维高阶非线性波方程的吉布斯测度的不变性问题以后,二维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和三维三阶非线性波方程下的吉布斯测度的...
    2024-09-20
  • 半个世纪的谜题终破解,上科大研究成果解析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三维结构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决定乙肝病毒(HBV)入侵、复制和包装的关键蛋白,也是诊断感染和评估临床功能性治愈的重要指标。由于其蛋白结构的复杂性和组装形态的多样性,HBsAg的三维结构一直是结构生物学和病毒学长期未解的谜题。9月13日凌晨2时,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联合团队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成功表征了HBV表面蛋白及其自组装体表现出的高度结构柔性,揭示了其在病毒粒子表面形成多样寡聚形态的分子基础。基于其在亚病毒颗粒表面一种典型三聚体和三种不同四聚体局部组装模式的观察和分析,研究团队对球形颗粒如何延展形成更长的管状微丝结构,以及如何与内部核衣壳相适配组装形成完整病毒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解读。“这一研究不仅解决了结构生物学和病毒学领域的长期谜题,还为疫苗的优化、中和性抗体构效关系的理解提供了重要依据。”论文评阅专家在评述中指出,“特别是这一成果有...
    2024-09-13
  • 生命学院席莹组开发促进肺泡再生、治疗肺纤维化的新方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席莹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Molecular Therapy)上发表了题为“CasRx-based Wnt activation promotes alveolar regeneration while ameliorating pulmonary fibrosis in a mouse model of lung injury”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利用RNA编辑系统CRISPR/CasRx敲低β-Catenin降解复合物中的骨架蛋白Axin,特异激活肺上皮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了肺泡再生,并在小鼠模型中抑制了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也是多种慢性肺部疾病的终末病理表现,以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最为常见。IPF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仅2-3年。IPF起始于上皮细胞损伤,持续或反复的损伤使得上皮再生修复发生障碍,而间质区域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过量沉积细胞外基质进一步破坏肺泡结构,引起呼吸功能受阻。当前仅有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这两个治疗IPF的药物获批,但它们仅能减缓疾病进程,不能根治...
    2024-09-13
  • 生命学院张辉组与合作者开发靶向心脏纤维化的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疗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辉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学术期刊《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cardiac fibrosis with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macrophage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靶向FAP+肌成纤维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CAR-M)可减少心脏纤维化并有效改善心脏功能,为心脏纤维化临床治疗带来了全新视角。 心脏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理过程,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心脏疾病中。纤维化会引起心脏弹性减弱,降低心室壁的顺应性,进而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因此,抑制或逆转心脏纤维化是治疗心脏疾病的重要目标。然而,目前针对心脏成纤维细胞的临床干预手段仍然非常有限。张辉团队一直关注心脏成纤维细胞起源、命运和功能,致力于阐明心脏纤维化机制和靶向治疗。前期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是心脏损伤后肌成纤维细胞的标志物,在心脏其他细胞类型中无法检测到表达。因此,研究团队特别设计了一种促进吞噬作用的C...
    2024-09-13
  • 信息学院邹毅课题组提出中红外波段高密度波导阵列设计方案
    中红外波段包含大气透明窗口和诸多分子吸收带,是实现空间光通信和气体吸收谱传感的重要波段。但中红外片上集成还处于发展初期,缺乏许多基本器件库的验证。作为光子芯片的最基本单元之一,波导阵列的密集度决定了片上系统集成度,也制约着很多关键器件的性能。受限于介质波导的束缚能力,提升中红外波导阵列密度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邹毅课题组通过对波导轨迹形貌进行调制,利用贝塞尔曲线丰富的自由度和强大的构形能力,设计了基于贝塞尔型轨迹调制的超密集波导阵列(图1左),对半波长间隔波导阵列中近邻和次近邻的串扰进行了近完美的抑制(图1右)。该设计实现了在半波长间隔波导阵列中各通道的独立传输,有效地提升了波导阵列的密度,为后续实现中红外片上高密度集成、大视场片上光学相控阵和高密度空分复用打下了基础。相关成果以 “Morphology engineering enabled mid-infrared ultra-dense waveguide array with lo...
    2024-09-12
  • 生命学院杜迪军组与合作者揭示III型病毒膜融合蛋白GP64介导膜融合的分子机制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杜迪军课题组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朝飞课题组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transition of GP64 triggered by a pH-sensitive multi-histidine switch”的研究论文,首次解析了III型病毒膜融合蛋白GP64融合前和融合早期中间状态的冷冻电镜(cryo-EM)结构,揭示了GP64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的分子机制。 包膜病毒(enveloped virus)通过与宿主细胞膜融合入侵宿主细胞。该融合过程通常由病毒表面的膜融合蛋白介导。基于结构特征,病毒膜融合蛋白可以分为I、II 和III型。不同的病毒膜融合蛋白采用不同的机制来触发膜融合反应,如受体结合、低pH诱导,或两者兼有,以及蛋白酶裂解触发。了解其分子机制,对于抗病毒药物和疫苗开发至关重要。GP64是一种III型病毒膜融合蛋白。在病毒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通过低pH诱导该蛋白构象变化来介导膜融合。GP64蛋白在膜...
    2024-09-11
  • 华甜/刘志杰课题组与合作者解析内皮素受体三维结构,为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内皮素(endothelin, ET)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能激活内皮素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 ETR)亚型ETA和ETB,对于维护血管张力和心血管稳态至关重要。ETA主要介导强效的血管收缩,ETB则主要通过一氧化氮诱导血管松弛,因此ETR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靶点。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重症中心合作,对ETR进行了深入的结构生物学研究,相关成果于近期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PAH)是由多种病因和发病机制所致的一种血流动力学紊乱的病理状态。在PAH的发展过程中,ETA受体介导的肺动脉收缩和重构是该疾病的核心病理过程之一。临床试验显示,Bosentan 和 Ambrisentan等拮抗剂通过阻断ET-1与ETA受体的结合,抑制其病理性信号通路,表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然而,由于缺乏对临床药物或治疗性抗体与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的...
    2024-09-10
  • 水雯箐/庄敏联合团队解析内源GLP-1受体的细胞膜蛋白互作组
    作为肥胖症与II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关键靶点,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在多个组织中广泛分布且具有细胞类型特异的生理功能。在胰腺中,GLP-1R主要调节胰岛素分泌和细胞增殖;在大脑中,它则具有抑制食欲、保护神经和抗炎等功能。鉴于受体的成熟、定位、激活、内吞等过程都受到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受体与细胞表面其他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对于深入理解GLP-1R的调控机制至关重要。但大部分膜受体表达量低、互作瞬时且微弱,因此针对内源性GLP-1R开展细胞膜蛋白的互作组研究,首先需要发展新的研究手段。近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水雯箐课题组联合庄敏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Endogenous cell membrane interactome mapping for the GLP-1 receptor in different cell type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发展了基于配体的邻近标记技术,实现对内源表达的GLP-1R的互作蛋白质...
    2024-09-06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891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8/64 跳转到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中路393号 201210(浦东校区)

上海市徐汇区岳阳路319号8号楼 200031(岳阳路校区)

Copyright © 上海科技大学 版权所有沪ICP备13001436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855号

  • 附属学校
  • 附属幼儿园
    官方微信
En 中文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校务委员会
    • 校领导
    •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影像报刊
    • 联系我们
  • 院所设置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创业与管理学院
    • 创意与艺术学院
    • 人文科学研究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免疫化学研究所
    • iHuman研究所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材料器件中心
    • 大科学中心
    • SHINE项目
    • 2060研究院
    •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 终极能源中心
  • 师资队伍
  • 书院生活
  • 教学培养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成果转化
  • 国际合作
  • 党群园地
  • 招聘
  • 招生
  • 就业
  • 招标
  • 邮件
  • Egate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IT服务
  • 联系我们
  • 附属幼儿园
  • 附属学校

© 2017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