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
重置

题目(Title):
创新思维—从X射线说起
主讲人(Speaker):
姚子鹏
开始时间(Start Time):
2025-03-05 13:30
结束时间(End Time):
2025-03-05 14:30
报告地点(Place):
教学中心406
主办单位(Organization):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协办单位(Co-organizer):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报告人简介:
姚子鹏,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曾任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应用化学教研室、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主任;中美联合培养化学研究生项目中方委员会秘书;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化学教材主编;上海市参加全国化学奥林匹克主要负责人。主讲有机化学、高等有机、杂环化学、诺贝尔化学奖史化等课程。主要科研内容围绕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反应;曾发表编(译)、合编(译)著作十余种,论文四十余篇。此外,参与了《中国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辞海》、《彩图版百科全书》、《科学大事记》等的编写、审查工作。
讲座摘要:
科学家对事物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讲座以19世纪后期元素周期表的提出,氟元素单质的制备和稀有气体元素发现为背景,跟随着科学前辈们在发现X射线的基础上是怎样不断的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了20世纪以来物理学和化学迅猛发展的。当你知道了伦琴发现了X射线,会想到什么?当发现了元素放射性,你又会想到什么?你对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会有什么想法?
一直到原子能时代和填满元素周期表。在这过程中涉及到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丰功伟绩。
邀请人:严佳骏
姚子鹏,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曾任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应用化学教研室、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主任;中美联合培养化学研究生项目中方委员会秘书;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化学教材主编;上海市参加全国化学奥林匹克主要负责人。主讲有机化学、高等有机、杂环化学、诺贝尔化学奖史化等课程。主要科研内容围绕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反应;曾发表编(译)、合编(译)著作十余种,论文四十余篇。此外,参与了《中国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辞海》、《彩图版百科全书》、《科学大事记》等的编写、审查工作。
讲座摘要:
科学家对事物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讲座以19世纪后期元素周期表的提出,氟元素单质的制备和稀有气体元素发现为背景,跟随着科学前辈们在发现X射线的基础上是怎样不断的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了20世纪以来物理学和化学迅猛发展的。当你知道了伦琴发现了X射线,会想到什么?当发现了元素放射性,你又会想到什么?你对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会有什么想法?
一直到原子能时代和填满元素周期表。在这过程中涉及到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丰功伟绩。
邀请人:严佳骏